字词 | 刺猬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刺猬皮 【名称出处】:《本草原始》 【概况】: 异名 猬皮(《本经》),仙人衣(《山东中药》)。 基源 为刺猬科猬属动物刺猬,大耳猬属动物短刺猬或大耳猬的皮。 原动物 刺猬Erinaceus europaeus L.,又名猬、毛刺(《尔雅》),白刺猬(《杨氏家藏方》),猬鼠(《纲目》),偷瓜蜮(姚可成《食物本草》),刺鼠(《随息居饮食谱》)偷瓜獾、刺球子、刺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短刺猬Hemiechinus dauricus Sundevall,又名达乌尔猬、猬鼠、刺球子、毛刺(《中国药用动物》)。大耳猬Hemiechinus auritus Gmelin又名猬鼠、刺球子、毛刺。 形态 刺猬体形肥短,体长约22cm,尾长约2cm。体重200~900g。 头宽而吻尖。眼小。耳短,其长度不超过其周围的刺长。身体背面及两侧密生尖刺,刺粗而硬。四肢短小,爪较发达,尾短。脸部色较深,呈褐色。 全身的尖刺颜色变异较大,大致分两类:一类为纯白色,较少。另一类基部为白色或土黄色,中间棕色或黑褐色,尖端又为白色,故整个体背呈土棕色,腹面及四肢长有细而硬的白毛,四足浅褐色,尾上也覆有白毛。 生境与分布 刺猬广泛栖息于山地森林、平地、草原、开垦地及荒地、灌木丛或草丛等处,但以平原丘陵,灌木、草丛为多,作窝于低洼地或山谷倒木、树根或石隙、墙脚下。 窝内铺以树叶、干草、苔藓等物。 白天躲藏于窝内,早晚多在阴湿之地活动,甚则入室。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地。 短刺猬外形同刺猬而略小,耳较长,其长超过周围尖刺。刺短而细,棕褐色与白色相间,无纯白色尖刺。 体背为浅褐色,体侧及腹面长有粗硬的污白色毛。 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及半荒漠地区和灌丛中。夜间活动,黄昏时分开始出来,一直到次日早晨都在觅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陕西、山西等地。 大耳猬体形较小,体长约170~230mm。吻部甚尖,耳甚大,耳长为37~50mm,耳尖钝圆,明显长于周围之尖刺。 躯体背面覆有硬刺构成的甲胄,由头部耳后方开始,往后一直伸到基部之前。体背部的尖刺为暗褐色与白色相间,也有少数全白色的刺。 尾极短,为棕褐色。为荒漠、半荒漠地带典型种类。 栖息于农田、庄园,砾石荒漠也能见到。主要在夜间活动于菜园、芦苇、灌丛中。 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 。【生药】:采集 全年均可捕捉,于冬眠时捕获更易。 捕后用脚紧踏刺猬使其伸展,用利刀剖腹剥皮,割去四肢及头部,将皮翻开,使毛刺向里,挂通风处阴干即成。不能日晒,以免油脂溶化走油,影响质量。 鉴别 多呈板刷状或筒状,外表面密生错综交叉的棘刺,刺长1.5~2cm,坚硬如针,灰白色、黄色或灰褐色。在腹部的皮上多有灰褐色软毛。皮内面灰白色或棕褐色,刺基部向内突起,留有筋肉残痕。具特殊腥臭气。以张大、肉脂刮净,刺毛整洁者为佳。 加工炮制 ❶ 刺猬皮 取原药材,用碱水浸泡,洗刷干净,润透,切成寸方小块,干燥。 ❷ 滑石粉炒刺猬皮 将滑石粉置锅内炒至灵活状态,投入刺猬皮,不断翻动,至刺尖卷曲焦黄,质地发泡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每刺猬皮100kg,用滑石粉40~50kg。 此外,尚有哈粉制、土制、炒制、制炭、醋制、酒制、油制、甘草制等炮制方法。 。【化学】:皮上层的刺由角蛋白(Keratin)所成。下层的真皮层由胶原(Collagen)与其它蛋白质如弹性硬蛋白(Elastin)之类和脂肪等所成。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72 【药性】: 性味 苦,平。 ❶ 《本经》:“苦,平。” ” 归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效 降气定痛,凉血止血。 主治 反胃吐食,腹痛疝气,肠风痔漏,遗精。 ❶ 《本经》:“主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阴肿痛引腰背,酒煮杀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散剂。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得酒良。畏桔梗、麦门冬。 ”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槐花炭、地榆炭,治痔核出血,脱肛。 ❷ 配磁石、桂心,治脱肛。 方选和验方 ❶ 猬皮丸(《备急千金要方》)治痔疮:刺猬皮(切,炙令黑)1具,当归、续断、黄芪、连翘、炒槐实、炮姜、炮附子、白矾各90g,生地黄15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5丸,空腹食前米饮下。 《圣济总录》用本方治脏腑伤动,肠胃虚弱,血渗肠间,风冷相乘,大便下血,瘀黑有片,或五痔肿痛,久下脓血者。 研为散,每服9g,温酒调下,日3服。 饮服6g,日1眼。” ” 每服6g,热酒调下,空心食前。 ❻ 孟河四家医集《青囊秘传》:“治痔漏:刺猬皮18g,海桐皮24g,苦参30g,核桃仁15g,荞麦粉60g。共末,砂糖调服,分10次下。” ” 禁房事100日。” 单方应用 ❶ 《简要济众方》:“治肠痔下部如虫啮:猬皮烧末,生油和敷之。” ❺ 《千金方》:“治鼻中息肉:猬皮炙末,绵裹塞之3日。” ”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猬皮治大肠湿热为病,及五痔阴蚀下血,赤白五色血汁不止也。阴肿痛引腰背,腹痛疝积,皆下焦湿热邪气留结所致,辛以散之,苦以泄之,故主之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