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乌马来西亚石龙门的音译。 参见“石龙门”。 巴乌哈尼、彝等族的簧管乐器。流行于云南省南部等地。传统的系细竹管制成,管身长六、七寸,一般八孔(前七后一),形如笛;少数地区也有双管的。奏时横吹上端,上端装有鸭嘴形铜质簧片,使空气振动簧片而发音,音色优美动听,宜于抒发感情,常用以伴奏舞蹈和说唱,也用于独奏。解放后专业工作者对它作适当的改进,并变成直吹,扩大音域,增加音量,音色更为优美。 巴乌 巴乌Bawu在中国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民族吹管乐器。传统的巴乌用竹制,吹口装有一片尖三角形的铜质簧片,有竖吹及横吹二种,较普遍使用的为横吹者。管身上有八个指孔,只能奏出九个音。改革后的巴乌采用塑料管,指孔增至17或18孔,按装9个机械指键,音域可达2组至3组,音量也较传统巴乌有所增大。巴乌的音色柔美,圆润,是很有特色的旋律乐器,擅于演奏如歌的旋律。目前巴乌已成为音乐会独奏乐器,也经常被用来作为乐队使用的乐器。 ☚ 中国少数民族乐器 芦笙 ☛ 巴乌 巴乌巴乌为自由簧振气鸣乐器。是我国彝、苗、哈尼等民族常用的吹管乐器。多为木制或竹制。长约27.5厘米,有8个音孔,一端有吹孔,吹孔内装有尖三角型铜制簧片。新式巴乌音域为g—c2。巴乌的音色优美、圆润,常用于舞蹈和说唱的伴奏。1949年以后,音乐工作室对巴乌进行了改革,增设了指孔,音域扩展到近三个八度,音量也有所增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其可演奏滑音、打音、吐音及飞指、抹指等。巴乌独奏曲有《傍晚的声音》、《侗乡之夜》、《欢乐的巴乌》等。 ☚ 唢呐 芦笙 ☛ 巴乌见“宝物公主”(15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