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与咏史诗》
兴膳宏撰,初载《中国文学报》第二十一册(吉川幸次郎、小川环树编集,1966年10月),论文包括一、序说;二、咏史诗的源流;三、左思的矜持; 四、寒士的苦闷;五、见于历史人物形象的左思自我象征;六、幻灭;七、咏史诗的后裔。论者认为,在从后汉末到三国的诗中,历史人物在形成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起着一定作用,这一事实应该重视。产生左思咏史诗的充分条件,在于他是由前辈诗人培育出来的。虽说班固、王粲已作过咏史诗,但以为左思的那些作品只是它们的子孙,则是过于性急的、近视的看法。在借历史人物来展开自己主张方面,左思一定从各位诗人的作品中得到过暗示。论者不赞成胡应麟所说左思技法仅以杜挚作品为本的看法,认为杜挚对八位古人的关系,还只停留在直喻的阶段,而在左思诗中已成熟为古人与左思本人相互同化的隐喻(Metaphor),取材于历史的诗歌决不稀少,但在这一点上确可以说跃动着左思独特的个性。他在阶级制社会矛盾中寻找自己不遇的原因,已立足于前一时代未有的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