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伏尔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伏尔泰 【生卒】:1694—1778 【介绍】: 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作家。 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生于巴黎公证人家庭。 就读于耶稣会学校。早年常出入自由思想极为浓厚的贵族沙龙和咖啡馆。 因赋诗讽刺权贵,曾两次入狱。在狱中完成悲剧《俄狄浦斯王》,并开始史诗《亨利亚特》的写作。 1726年流亡英国。三年间,潜心考察英国政治制度、哲学和文艺。 回国后发表著名作品《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宣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就,尖锐抨击法国专制政体。出版后即被查禁,巴黎法院下令逮捕作者。他被迫再次出逃,在女友爱特莱夫人的西累庄园,隐居15年。其间专心科学研究,并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隐居后期,被宫廷任命为史官,1746年并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750年应普鲁士国王邀请,来到柏林。三年后因对普王失望,愤然离去,定居于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此后与欧洲各国进步人士保持频繁通信联系,并为《百科全书》撰稿。1764年发表《哲学辞典》,对宗教观念和神学思想给予更为尖锐的批判。1778年为出席其悲剧《伊雷娜》首次公演而回到巴黎,受到万人空巷般欢迎。不久因劳累过度而逝世。伏尔泰具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上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创作上信奉古典主义。 作品包括哲学著作、历史著作、戏剧、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及哲理小说多种。以毕生主要精力创作的50余部剧本中,多数为悲剧。重要作品有《布鲁图斯》、《扎伊尔》、《穆罕默德》及根据中国《赵氏孤儿》改编的《中国孤儿》等。剧作师法高乃依和拉辛,遵奉“三一律”,又深受莎士比亚戏剧影响,格调悲壮,激情强烈。 26部哲理小说成就最高。著名作品《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以深含哲理的奇特情节、犀利辛辣的讽刺,无情嘲笑和抨击了没落的贵族阶级,表现了启蒙主义的思想观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