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梁
古病名。指脘腹部痞满肿块一类疾患。多由气血结滞而成。证候有四: ❶ 少腹痞块硬满,上下左右有根,内裹脓血,居肠胃之外,上迫胃脘。属内痈(《素问·腹中论》)。 ❷ 身体股胫皆肿,环脐而痛。是气溢于大肠而成(《素问·奇病论》)。 ❸ 病在心下,其块能上下移动,时唾血(《灵枢·邪气藏府病形》)。 ❹ 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六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心烦”。治用伏梁丸(李东垣方;黄连、厚朴、黄芩、肉桂、茯神、丹参、川乌、干姜、红豆蔻、菖蒲、巴豆霜)。据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出土文物《武威汉代医简》有“治伏梁里脓在胃肠之外治方”,说明伏梁主要是指体内痈疡的疾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