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总额gōng zī zǒng éóбщая сýмма(валов ты)工资总额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的全部金额。工资总额的分类和统计,既可以按国家、行业和基层单位进行,也可以按照一定时期 (年季、月) 进行。我国是按照全部职工进行分类统计的。其结构为(1)计时工资,包括对已做工作并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计时工资和因病、工伤、产假、事假、探亲假、停工、学习、履行国家或者社会义务等原因支付的工资或津贴以及学徒的生活津贴。(2) 计件工资。(3) 奖金。(4) 津贴。(5) 加班加点工资。(6) 附加工资。(7) 保留工资。(8) 对落实政策人员补发的工资等。 工资总额gross wages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支付给干部和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标准工资和属于工资性质的津贴、奖金等。工资总额是劳动工资计划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计算平均工资的依据。国家规定的对工资总额的控制数称为工资基金,故习惯上又称工资基金为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中国国民经济中工资总额1985年1383亿元,1990年2951亿元,1995年8100亿元,1997年9405亿元,1998年9297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986~1990年16.4%,1991~1995年22.4%,1991~1998年15.4%。 工资总额见“会计”中的“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标准工资、附加工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经常性奖金等。 工资总额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工资。工资总额既可以指可支付的工资总额,又可以指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在建筑业工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前,企业的工资总额是根据国家的法令、政策规定等确定的,一般是以职工标准工资和企业在册人数来核定的,核定的工资总额即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工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建筑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办法,企业根据工资含量系数和完成产值提取工资基金,它是指建筑企业可以发放的工资总额限度。但实际上企业往往并不把工资基金全部发放完,因为实际支付工资时是按照企业内部分配办法,实行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浮动工资、职务工资等,其实际支付的工资也称工资总额。实际支付的工资总额只能少于可支付工资总额,它们之间的差额,可以保留到以后年度使用,以丰补欠。 工资总额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全体职工(包括在册与非在册人员)的各种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金额。它一般可以按照国家的统计口径来计算,既可以按照国家、地区、行业和基层单位进行分类和统计,也可以按照一定时期(年、季、月等)进行分类和统计。在我国,按照1989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1月1日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部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发明创造奖、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奖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则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和利息、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和生活补助费等,也属不列入工资总额的项目。 工资总额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各种形式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即凡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货币或实物形式(需折算成货币) 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经费来源如何,均应包括在工资总额内。其组成项目由国家统一规定,主要包括: 标准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奖金、各种工资性津贴和加班加点工资等。不包括支付给职工个人或用于集体福利事业的各项福利费用、劳动保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等。 工资总额亦称“工资基金”。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如,月、季、年) 分配给企业全部职工工资的总和,它包括标准工资、计件超额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企业的工资总额,是国民收入中消费基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消费和积累的比例关系,社会购买力和生活必需品可供量的平衡关系,以及货币流通额和物价的稳定。因此说,工资总额是国家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编制和执行工资计划不得突破国家批准的工资总额指标。工资基金专款专用,自觉接受银行监督,贯彻执行国家工资政策和法令。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Total Wage Bill在一定时期内(年、季、月、计划期等)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实际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凡是根据职工的劳动成果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国家法令、政策规定支付的工资和津贴,不论是以工资科目还是以工资以外的其他科目开支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包括在工资总额以内,即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工资总额的组成项目包括:(1)计时工资。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和职务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运动员体育津贴。(2)计件工资。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位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按营业额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奖金。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其他奖金(兼课酬金、业余医疗卫生收入提成等)。(4)津贴。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5)附加工资。(6)加班加点工资。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7)其他工资。即其他根据国家规定支付的工资,如保留工资等。工资总额中不包括的项目: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有关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出差补助;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对购买股票和债券者所支付的股息和利息;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等。工资总额可按基层单位计算,也可按部门、地方和全国计算;可按全部职工计算,也可按各类分别计算。 ☚ 工资计划 平均工资 ☛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我国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货币形式还是实物形式支付都要计算在内。1994年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后原统计在保险福利费用中的职工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卫生费均纳入工资总额中的津贴和补贴中。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各单位根据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及其他根据国家政策规定支付的工资和津贴,都计入工资总额。 ☚ 工资制度 工资水平 ☛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体职工劳动报酬总数。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 应计收入 补贴 ☛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在一定时期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实际支付给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凡是根据职工的劳动成果而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不论其经费来源是从工资科目中或工资以外其他科目中开支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都应包括在工资总额之内。工资总额是编制与检查工资计划、研究职工生活状况的最基本指标,也是国民经济计划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它既关系职工生活、企业成本、国家开支,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中一系列重大比例关系。现行的工资总额包括: ❶计时工资; ❷计件工资; ❸各种奖金; ❹各种津贴和补贴; ❺附加工资; ❻加班加点工资; ❼其它工资。不属劳动报酬性质的经费支付,如职工福利、劳动保险、劳动保护等方面的费用,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 ☚ 工资标准 工资基金 ☛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指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支付给全体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固定职工和临时职工的标准工资和属于工资性质的各种津贴、奖金等。但不包括支付给职工个人或集体事业的各项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 ☚ 工资制度 标准工资 ☛ 工资总额 工资总额各单位一定时期内实际支付给参加本单位工作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全国或部门工资总额是所属各单位工资总额之和。工资是职工个人依据按劳分配所得的货币收入,是职工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从我国目前工资形式看,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计件工资、奖金、工资性津贴、加班工资、其他等部分组成。此外,工资总额还可按职工类别分组,以反映不同类型职工的工资水平、差异及其变化,为制订工资政策、调整职工工资提供依据。 ☚ 劳动的技术装备程度 劳保福利费用总额 ☛ 工资总额total sum of wages 工资总额total payroll ~随同经济效益浮动。The total payroll fluctuates according to economic performance./~同经济效益挂钩link the total payroll with economic performance;tie total wages to economic performa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