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结构政策
工业政策是由工业产业组织政策、工业产业结构政策、工业调整政策、工业技术政策、工业布局政策和工业环境政策等组成的政策体系。在工业政策体系中,工业产业结构政策是其核心。所谓工业产业结构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和本国的国情所制定的,关于规划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协调产业间发展的关系,提出一定时期内产业结构发展的目标,以及保证目标实现的一整套旨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政策措施的总称。
工业产业结构政策与其他工业政策相比,具有如下特征:
❶工业结构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实现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争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❷工业结构政策直接体现了工业发展战略的意图。
❸工业结构政策以资本增量配置为主要手段,即通过对战略产业、支柱产业、一般产业和衰退产业的产业发展序列安排,为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确定基本方向,确保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
❹工业结构政策更能突出体现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它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而对工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一种干预,它体现了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结构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法规诱导和规范企业行为,并对代表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的主导产业进行扶植,使有限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工业产业结构政策的具体内容因国家不同或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但其一般内容主要包括: 规划经济发展某一阶段工业结构高度化的目标和进程; 明确产业发展序列,如对一定时期内的优先发展产业、重点发展产业、一般发展产业、控制发展产业的确定; 选择具有带头作用的主导产业及制定与主导产业相关的投资、信贷、税收及经济法规等政策手段; 对战略产业的保护和扶植; 对衰退产业的调整与援助; 加速瓶颈部门发展的对策; 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转换的战略; 以及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一整套配套政策和措施。在当今世界处于结构调整的大潮之下,在工业产业结构政策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对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的选定、保护和扶植。
制定工业产业结构政策应遵循如下原则:
❶要把工业产业结构政策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要改变那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把产业结构政策看成是一种单纯用政府的力量在部门间强制分配资源的做法。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终是由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市场自发机制的强制作用是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转变的基本力量和第一动力。
❷产业结构政策要重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转换,是依靠企业家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的,企业的主动进取精神起着决定作用。产业结构政策要有利于帮助和迫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❸要使其他政策同产业政策相配合。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主要存在两大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协调,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是产业技术进步速度慢,结构总体水平低。为解决好这两个问题,近年来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
❶对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政府应从财力、物力上支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财政税收上采取有效的扶植政策,使国家和社会其他方面共同负担起重点产业发展的任务。
❷建立若干重点产业专项开发基金,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规范化的企业直接融资机制,并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流向急需发展的重点产业。
❸继续调整和放开 “瓶颈” 产业的产品价格,使价格与供求关系基本吻合,提高这些产业的资金利润率,增加其自然发展的能力和吸引社会资金的能力。
❹注重资产存量的调整,对于那些生产质量差、能耗物耗高、滞销积压产品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缓解产业结构中的短缺矛盾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