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红铜狩猎纹铜壶
战国。通高35.2厘米,口径10.9厘米。1951年河北省唐山贾各庄出土。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此壶小口,高颈,阔腹,肩、腹无显著的分界,肩上有两个环耳,饰绳索纹。圈足。扁圆盖,盖中央有一半圆环钮,周围用红铜镶嵌一周饕餮纹。盖环钮中附有一环,两面有綯纹。颈部有六个用红铜镶嵌的三角涡纹。腹部在双重结钮绳索纹构成的12方格内饰红铜镶嵌的狩猎纹。纹饰中有人,禽,兽等图形。猎人手持长矛与兽争斗,可辨的兽有牛、象等,禽形有奔走和飞腾两种。镶嵌的纯铜呈红色,极清晰,可惜大部分已经脱离。这类铜壶的纹饰大都作宴乐、采桑、弋禽、狩猎、射箭、水陆攻战、徒兵搏斗、攻城等,是当时贵族生活和诸侯兼并战争的生动反映。从此壶的器形、纹饰及出土地点看,应是战国时燕国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