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崇文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崇文书院

清代学府。位于吉林吉林市船营区公安街永远胡同。为吉林绅士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捐建,计有堂舍、门厅、庖厨等建筑。光绪十三年1887)修葺,增建从屋12间。光绪十七年 (1891)于后院设志书局,添建客厅三间,光绪八年(1892),重建大门,并建房五间。书院公举吉林士绅季裕春、杨敬修等10人董其事,时以经史及诗文为授课内容,凡吉林生员皆可入院攻读,最盛时学生多至数百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科举,立学校,学院改为学务处,后改为师范学校,省立模范高等小学校。此书院房址现已不存。

崇文书院

创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院址在天津西郊杨柳青文昌阁内,创办人是当地士绅刘光先、石元俊、石作祯、周爱莲、王文彬、戴冠庆、朱宝光、王大为等8人。文昌阁,内有楼阁3层,中有红墙围护,古木参天;外有荷塘、苇塘环绕,确为读书绝好之地。禀生、童生读书的课堂占文昌阁内东西两大间厢房,另有课考的书房和少量师生生活用房。书院的几任山长(主持人)中,以高善观最有名气。学生多时30余人,少时10几人,多为本镇及附近乡村的富豪子弟。书院规模虽小,但其管理制度极为严格。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学习和研究宋明理学。在书院学生中,刘学谦、杜彤中过进士。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科举制度废除,该书院也随之废止。

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

原名中梅书院。在湖南安化县城 (今梅城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知县赵天璧创建于城西洢水之滨,以宋代安化居“梅山蛮地”之中,故名 “中梅”。有头门、二门、前后厅、斋舍等,“楼阁崇隆,堂室宽广”,祀周 (敦颐)、程 (颢)、朱(熹)、张 (栻)。教士子读书 “不务词章”,而“务以文行相交劝勉”,“从容涵养以成其材”。乾隆十四年 (1749),邑人邓天等,以书院“近市苦嚣尘”,迁建于城西北紫云山下。三十七年(1772)、四十年 (1775)、五十八年 (1793)、五十九年(1794),四度修葺。嘉庆八年 (1803),知县陈煐增建文昌殿,改名 “崇文”。道光二年 (1822)、知县陈冀程重修。山长多“誉望隆硕”,如殷瑞世前后主讲三十年,“成就人才无算”; 许襄尝七任山长,门下 “登贤榜者前后数十人”; 张金麟则订有《诸生坐斋条款》。书院经费,设董事6人管理。光绪末年,改为高等小学堂。民国时,改称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县立中学。今为安化一中校址。

☚ 船山书院   崇正书院 ☛
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

见“山东书院”。

☚ 接管城市教育   崇贤义塾 ☛
000039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