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山居秋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诗篇名。五律。王维作。见《王右丞集笺注》卷七。大约隐居终南山时所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首联点题,中间两联描绘山中秋夜的优美景色,尾联表现对山间隐逸生活的留恋。诗中除显露作者山水田园诗常有的空寂清幽的特色外,又透发出一定的生趣,为其山水田园诗代表作之一。用笔清新自然,毫无雕琢的痕迹,“随意挥写,得大自在”(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而又在朴素自然中有润泽华采。全诗音韵谐美,富有诗情画意,尤其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形象鲜明,色调清丽,且静景和动景交相映衬,在整齐中有错落灵动之美。此诗典型地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特点。

☚ 送元二使安西   辋川集 ☛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题】
 此诗约作于晚年隐居辋川时。山居:山中住所。秋暝:秋天晚上。诗中描绘秋山晚景优美如画,表达诗人对纯朴安静环境契合的心情。 张谦宜《斋诗谈》誉为“写真境之神品”。 颔联为传颂的名句,“极是天真大雅,后人学之,则为小儿语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三)。颈联绘声绘形,动中写静。尾联“故作蕴藉语,俾轻浅人不得效颦,此诗人身份处也”(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注释】
 ①二句意谓闻竹林中喧闹,是洗衣女回来;见莲叶摇动,是打鱼船归来。浣(huan):洗濯。②二句意谓让春天的芳草随意消歇吧,(秋天的环境仍然优美)王孙自然可以留在山中。王孙:公子,此处为诗人自指。《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此处反用其意。

诗词作品《山居秋暝》鉴赏和精讲 - 可可诗词网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著名代表作品,历来为人们所赞颂。此诗写于后期,是他隐居蓝田辋川山庄时的作品。这个山庄,原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蓝田山庄”,天宝年间转到王维手中,称为“辋川别业”(即别墅)。这个别墅,山水绝胜,王维常为道友裴迪(也是田园山水诗坛的重要诗人)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王维笃信佛学,长斋禅诵,妻亡也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过着恬静优闲生活。以题咏“辋川二十景”为内容的《辋川集》(与裴迪的唱和诗集),就是这些生活的纪录。
 这首《山居秋暝》和他的《渭川田家》、《新晴野望》等诗,都是王维描写山村景色和农家生活的名篇。《山居秋螟》主要写山村秋日雨后薄暮之景,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闲,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 * *


 这首诗的文字浅显,不须多解,只是诗的意境幽深,诗情诗味特浓,值得好好玩味。
 山居,即山村。居,指居所。秋暝,暝,(读míng又读mīng),夜晚、日暮。秋暝,即秋天傍晚。
 首联,先点出:雨后秋山薄暮时分的清新气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是说,静穆空山雨后初晴,秋天晚景特别清新。
 这头一句,是写“空山”,第二句写“秋暝”,紧扣了诗题,而“空山”二字,更是主宰着全诗。特别是这个“空”字,在王维诗歌中往往具有特殊的意义。翻阅王诗,就会发现他好用“空”字来写意。如:“空山不见人”(《鹿柴》)、“夜静青山空”(《鸟鸣涧》)、“空居法云外”(《登辨觉寺》)、“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等等。读了全诗,你就会理解王诗中的“空”,常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空虚的“空”,而是色相皆空的“空”,诗人能够使自己心向空门以销除缠身的一切烦恼。因此,这里的“空山”,当然不是“濯濯童山”(光头山),而是指超逸绝尘、别有境界的静穆之山。也就是说,它从“空虚”之本义,引申出深远、宁静之意。这样的“空山”,又正是雨后初霁,即“新雨后”,显得特别明净。“晚来秋”,与上句配合,也十分自然。这是说,现在正是秋天薄暮时分,晚景特别清新可爱:幽寂的环境与静穆的胸怀相契合。
 这样,这两句诗,不仅完成了点题的任务,而且为全诗构成了一个明净爽朗的环境,令人耳目清新,身心爽适,甚至让人忘却人世间一切烦恼。不要忘记,王维是我国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为后世诗歌追求“禅趣”、“玄思”的风气开了先河。
 接着,诗人用了全诗一半篇幅,即中间两联,着力描绘秋晚迷人景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里的浣女,即浣纱女,此指洗衣女子。浣,读huàn,旧读huǎn。下,不是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此作动词用,即顺流而下的“下”。
 诗人在此把山居夜晚那种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流泉的音响,浣纱姑娘的笑声和渔船穿莲而过的动态,等等习见景物,却用了不寻常的诗歌语言和音乐旋律,为我们描画了这样一幅清幽的晚景和优美的乐章,即诗的意境:
 你看:松间皓月射照,水珠闪闪发光;
 你听:清澈山泉淌过溪石,发出清脆的淙淙声;
 还有哪:竹林传出琅琅喧笑声,原是洗衣姑娘回家了;
 莲叶、莲蓬为何频频摆动?那是晚归渔舟从这儿经过。
 就是这样,诗人把“山居秋暝”的景色作了充分渲染和描绘。上一联,用“照”、“流”二字,从静景中引出动态。照出松间玲珑之色,流出秋夜清冷之音。身临其境,正可谓逸趣横生。这是先见后闻,下一联换个写法:先闻后见。即:闻“竹喧”而浣女归来;见“莲动”而渔舟直下。这里的“竹喧”和“莲动”的巧妙用法,很值得回味。它们暗示“浣女”、“渔舟”的晚归,而不作直写。这样,既可使其中的人物及其动作,处于若有若无、即即离离之间,蒙上一层薄暮之色,真是妙趣无穷。诗中的松、月、泉、石、竹、莲和浣女、渔舟,均是色彩相宜,音声相和,既斑烂又素静,给人以一种特有风韵的美的享受。
 对于秋色的描写,前人作品甚多,往往都是悲秋、叹愁或者怨秋,把一个秋天写成一片凄清萧疏景象,笼罩着一股枯寂气氛。而王维这首诗,同样写“秋景”,却把秋山晚景写得如此幽美而多采,当然令人流连忘返了。因此,诗人在
 最后一联中,顺理成章地点出全诗的主旨——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说,春季的群芳众草已经凋谢了,就随它凋谢吧! 春芳,即指春天的花草;随意,任凭;歇,凋谢。又说:这里的秋景挺美,定能逗引山中的隐士林客不想出山。王孙,犹同“公子”,此为诗人自指或者他指。自,此作“自然”、“当然”解。用一个“自”字,达到了心与境化、物与我化的境界。
 此处,诗人化用了《楚辞·招隐士》中的成句:“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这原是淮南小山为淮南王时招罗隐士之辞,号召隐士们出来干事的。王维在此却反其意而用之,借以暗示自己将归隐山林之意向。当然,这里,也包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赏识。正是在这一点上,此诗虽然产生于1200多年前,却在今天仍能产生美感,引起心灵的共鸣。


 * * * *


 《山居秋暝》是描写山村秋晚景色的名篇,在艺术上有不少东西可以探索。但在这里,只着重说说以下几点:
 一、诗篇结构

 此诗结构,简而言之,即:两头小中间大,或口小肚大的“缶”形结构。
 首联,概括地写出秋雨后傍晚的山村,即点出时间、地点、季节和天气等等的背景材料。
 颔联,先写所见,后写所闻,着意渲染恬静幽美的意境——逸趣横出;
 颈联,先叙所闻,再写所见,以声引人,寓静于动,生意盎然——妙趣无穷;
 尾联,由写景到抒情,人与境化,揭示诗人的人生理想,点出全诗题旨所在。
 此诗“题旨”是什么?一般注本指出:它“描绘了一幅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村图景”。
 我看,仅仅指出这一点是不够的。其实它富有画意地描绘了终南山清幽的环境和自然美,同时反映了诗人的恬静和喜悦的心境和隐遁的意向。也就是说,它在对幽静清丽境界的赞赏中,寄以诗人的高洁情怀。
 二、诗篇的主要特色

 王维诗歌的风格是多侧面的,而其基本特色是:“诗中有画”。唐人殷璠在评王诗时说:
 (王)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在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 《河岳英灵集 (卷上)》)


 宋人苏轼对王维则作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评价。他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时指出:“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这个评语,很好地揭示了王维诗画艺术的诗情与画意相结合的特点。
 “诗中有画”,《山居秋暝》和他的《辋川集》中诗歌都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例如《鸟鸣涧》一诗,把一个“山中春夜月景”,写得多么幽静,多么清雅! 然而,诗中却用了不少动态的词,如“落花”、“月出”、“鸟鸣”等;在《山居秋暝》中,在幽景中,也用了一些“照”、“流”、“喧”、“归”和“下”等各种动态词语予以烘托。且在其中还把“色”(月色、青苔、返影)、“香”(桂花香)和“声”(人声、鸟声、泉声、舟声)综合起来构成一个静谧幽雅的艺术境界,其结果,不仅不嘈杂,却更深刻地表现了山林的幽静。这叫“寓静于动,动中显静”,这种表达手段,能收到特殊的艺术效果。大概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夜深人静时,听到教堂的钟声,或者夜轮汽笛长鸣,尽管音响的分贝很高,还是感到更加幽静。
 王维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而且也是杰出的画家,又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因此,在他描写客观世界时,不单单用诗人的心灵,而且常常以画家的眼光和音乐家的敏感来体察事物,把画理、乐理同诗理勾通起来,特别注意发现在不同时空的条件下,客观事物某种色彩同人的某种情绪的联系。所以,他能够恰当地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绪,抒发感情,烘托意境。王维的山水诗、田园诗,甚至送别诗,大都是这种独特艺术手法实践的结晶品。对于这一点,从我们读过的诗中,是完全可以领悟到的。它使我们感到这些诗景象清丽,意境幽深,且都可以入画。但它又不是一般的画,而是一幅有色、有声、更有情的特殊的图画,既鲜明又含蓄,既有浓浓的画意又有隽永的韵味。
 这位盛唐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就是以其田园山水诗派的主要代表载入史册的,也是以其萧疏清淡的水墨画见称和“文人画派南宗之祖”享誉后世的。因此,苏轼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两句评语,就成为准确地概括王维诗画创作基本特色的名言流传千古。这是王诗风格的基本方面,当然不是全部。因为,王诗除了幽闲、恬静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等其他方面,其风格是多侧面的。
 至于王维的画,流传于世的不多,传为王维所作的山水画只有《辋川图》摹本石刻和《溪雪图》等画,而据《宣和画谱》所著录的却有不少。如:《辋川图》、《山居农作图》、《雪江胜赏图》和《高僧图》、《维摩诘图》以及《渡水罗汉图》等等。可见,王维不仅精于山水画,而且还会人物画。

《山居秋暝》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暝(míng):日落,傍晚。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歇:消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也泛指隐居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大意】空明寂静的山林,刚刚下过一场秋雨;山中的夜晚,空气特别清新。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茂密的松树林里;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涧石,发出轻轻的流水声。多么幽静而又迷人的夜晚啊! 这时,从竹林里传出一阵阵笑声,噢,原来是欢快的姑娘们洗完衣服回来了;忽然,水塘里的荷叶哗哗摆动,原来是一条打鱼的小船轻盈地顺流而下,这儿的秋天太美了。

字数:313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1页.

古典文学作品《山居秋暝》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4〕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5〕
 
 〔1〕《山居秋暝》是王维的山水诗名篇。山居,指山中的住所。暝,天晚。王维在开元二十七年以后在京城任闲职,在长安之南风景优美的蓝田县辋川谷口,购下了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过着亦官亦隐、优游山水的生活。这首五律,描写山庄秋日傍晚的景色。
 〔2〕“空山”二句:空山,幽静的山,人的活动掩隐于繁茂的树木和竹木之中,望之似空。新雨后,刚下过雨。晚来秋,指秋日傍晚到来时。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写足诗题:青山宁静,秋雨初霁,暮色来临。
 〔3〕“明月”二句:《唐诗会脉会通评林》引周珽曰:“月从松间照来,泉从石上流出,极清极淡。”
 〔4〕“竹喧”二句:竹林中传出喧笑声,原来是去河边洗衣的姑娘们回来了;荷叶摆动起来,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5〕“随意”二句:随意,毫不在意。春芳歇,谓春天的芳华消逝。王孙,本意指贵族子弟,此处泛指士大夫。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反用其意,他说:春天的芳华虽然消逝,不必在意,山中秋景也佳,王孙可以久留。
 
 本诗描绘辋川山庄秋日傍晚恬静清丽的景色,充满诗情画意,寄托着诗人陶醉于山林生活的闲情逸趣。首联青山空翠,秋雨初霁,起句高洁,带动通篇。中间两联写景,摄几个特定镜头: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派幽清而明净的自然美;竹喧、莲动,归浣女、下渔舟,静中有动,清空明净中有充满纯朴天然的生机和生活乐趣。尾联由景及情,由外物引入内心,寄寓了诗人远离仕宦和市廛的情怀。诗似不经意挥写,出语看似平淡,而动静相映,声色交辉,自然中有韵致,可以代表王维后期创作的艺术风格。

唐诗《山居秋暝》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 可可诗词网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
 一场新雨之后,
 空山格外清幽。
 又恰逢——
 这深秋暮色的时候。
 皎洁的月光,
 透过稀稀疏疏的松枝漫游;
 淙淙的泉水,
 正在凸凹的石上奔流。
 寂静的竹林,
 突然响起一片喧笑。
 噢!那是归来的洗衣女
 一路说笑亮歌喉,
 平稳的荷叶,
 突然一阵急抖,
 噢!那是归来的
 渔舟。
 春天的花朵呵,凋谢已久。
 秋色的山中呵,我愿长居不走。
 
 【评】
 诗题《山居秋暝》四字,极为精要。它指明了所写其地为“山”,所写其时为“秋”、为“暝”——“秋天暝暮中的山景”,加以“居”字,就又有了人的内容,点明是“居”而非“游”。以下的“空山”,“晚来秋”,以及明月、清泉、莲花等,无不合于其地其时,而其内涵,又无处不有“居”之意。这可说是标题的艺术吧!
 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前句点明“山”字,后句点明“秋暝”二字,更加以“空”字起首,遂使全篇全景,空灵远大,无所不涵。苏东坡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作此解。“新雨后”三字,为这“秋天暝暮中的山景”更增几多晶莹碧透之趣,几分高洁雅素之怀。有了这“新雨”二字,再看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就不仅能看到明月透过松枝那摇曳的倩影,还能看到松枝上满挂着晶洁的水滴,在月华下闪烁着,像是寒星在眨眼,像是花蕾在待放。这场秋雨,使那原已干涸的山溪,充满了活力,它映着月光,映着松影,淙淙咽咽,从圆润的山石之上流过。“清泉”配以“石上”,给人以清澄碧透之感。
 诗人由“雨”至“泉”,由“泉”至水而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联甚妙,比之前两联,它不但为之增添了“渔舟”、“浣女”那富于生活气息的场景,为山水画面增添了牧歌情调,而且,为阒寂的山林月色,增添了喧声笑语,静动之间,和谐奏鸣。此二句为倒装,本应作“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然诗人先闻“竹喧”之音而后见“归浣”之女;先见“莲动”而后出归舟,不但极真切自然,而且情趣盎然,引人入胜。诗人听到了竹林里一片喧响,呵!那洗衣的少女,踏着月色归来了,那婷婷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滚落下几滴清圆晶亮的水珠,晚归的渔舟从荷叶的舞蹈里荡出,多美妙的画境呵!
 诗情画意,宛然可掬。于是,诗人顺势推出了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楚辞·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呼唤王孙从山中归来,而诗人却反其意说,春草要凋就随它凋去吧,王孙(诗人自比)在人生的旅程上,随处可以歇脚休憩,更何况是在这无比美妙的“秋天暝暮中的山景”之中呢!这“歇”、“留”二字,既是针对眼前之实景,又是针对仕宦人生而言,暗示了向往自然,追求归隐的人生理想。
 试看全诗,无一字不自然而又无一字不妥帖,特别是“照”、“流”、“喧”、“归”、“动”“下”等动词,更是千锤百炼,炉火纯青之语,但让读者读来,却仿佛是诗人脱口说出,信手拈来一般,这就是唐人所追求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语)的审美情趣吧!这就是后人所总结的“大巧之朴”(袁枚语)吧!再看全诗,前六句似是纯客观的描写,似乎是诗人极冷漠地面对自然,描摹山水,但却字字透露着诗人的情趣。情以象托,象中含情,含蓄隽永,余音袅袅,这便是所谓“意象”吧!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山居秋暝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王维
←上一篇:秋夜曲 下一篇:送梓州李使君 →
诗词简介:此诗约作于晚年隐居辋川时。山居:山中住所。秋暝:秋天晚上。诗中描绘秋山晚景优美如画,表达诗人对纯朴安静环境契合的心情。 张谦宜《斋诗谈》誉为“写真境之神品”。 颔联为传颂的名句,“极是天真大雅,后人学之,则为小儿语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三)。颈联绘声绘形,动中写静。尾联“故作蕴藉语,俾轻浅人不得效颦,此诗人身份处也”(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shān jū qiū mínɡ 
    山 居 秋 暝 
    [ tánɡ ]. wánɡ wéi.
    [ 唐 ]. 王 维 .
    kōnɡ shān xīn yǔ hòu , tiān qì wǎn lái qiū 。 
    空 山 新 雨 后 , 天 气 晚 来 秋 。 
    mínɡ yuè sōnɡ jiān zhào , qīnɡ quán shí shànɡ liú 。 
    明 月 松 间 照 , 清 泉 石 上 流 。 
    zhú xuān ɡuī huàn nǚ , lián dònɡ xià yú zhōu 。 
    竹 喧 归 浣 女 , 莲 动 下 渔 舟 。 
    suí yì chūn fānɡ xiē , wánɡ sūn zì kě liú 。 
    随 意 春 芳 歇 , 王 孙 自 可 留 。 
  •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翻译1】
    空寂的终南山刚下了一场雨,秋天的黄昏时候降临了。
    明亮的月光 在松树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喧闹声,是因为 洗衣的女子回来了,水上的荷叶摇动,是因为打鱼的渔民下船了。
    任凭春天的芳香花草消逝,我自己还是可以居留在这里


    【翻译2】
    一场新雨之后,
    空山格外清幽。
    又恰逢——
    这深秋暮色的时候。
    皎洁的月光,
    透过稀稀疏疏的松枝漫游;
    淙淙的泉水,
    正在凸凹的石上奔流。
    寂静的竹林,
    突然响起一片喧笑。
    噢!那是归来的洗衣女
    一路说笑亮歌喉,
    平稳的荷叶,
    突然一阵急抖,
    噢!那是归来的
    渔舟。
    春天的花朵呵,凋谢已久。
    秋色的山中呵,我愿长居不走。
     

  • 1、暝(míng):日落,傍晚。
     
    2、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3、歇:消散。
     
    4、王 孙:原指贵族子弟。后也泛指隐居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5、第三联:二句意谓闻竹林中喧闹,是洗衣女回来;见莲叶摇动,是打鱼船归来。浣(huan):洗濯。
     
    6、第四联:二句意谓让春天的芳草随意消歇吧,(秋天的环境仍然优美)王孙自然可以留在山中。王孙:公子,此处为诗人自指。《楚辞·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此处反用其意。
     

  •  唐代王维的五言律 诗。大约写于他后半生隐居时期。 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山村秋天傍晚的 景色,表现了他的处世态度。原诗 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暄归 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这是说,空旷的山 里雨已停歇,正是秋天傍晚时候。 明月在松林里泻下银辉,清沏的泉 水从石上流过。从竹林里的说笑声 知道洗衣的妇女回来了,从莲花的 摇动知道打鱼船沿流而下。任那春 天的花草消歇,王孙也可以留在山 中。《楚辞·招隐士》:“王孙兮 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是 淮南小山为淮南王刘安招致隐士的 话; 王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 自己要留在空山里,寄寓着他归隐 的情怀。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是王维晚年在蓝田辋川别业时写的一首山水诗。诗中写秋天雨后的傍晚景色,今天读来,还能感受到一派清新之气。首联两句写出当时的环境和特定时刻:环境,是在“新雨”后的“空山”; 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即暝,ming)。这就从总体上勾勒出这首诗的“规定情境”。颔联(三、四句)写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象:明月在雨洗过的碧空朗照,透过青松的枝叶还能看到她皎洁的光影;清泉在石上奔流,月光下浪花晶莹、清澈见底。紧接着颈联(五、六句)写山中的人迹动态,但出语含蓄、极见巧思。诗人在“浣女”(浣[huan]女:洗衣女子。)、“渔舟”之前先写“竹喧”、“莲动”,这既符合现实感觉的顺序,也吻合读者的审美趣味,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等听到竹林的喧声、看到莲叶的摇动时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从隐处写来然后方见真象,便立见情趣,更富诗意。

     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不只要写出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在其中寄托着诗人深挚的情怀。这首诗所描写的美好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楚辞·招隐士》说: “王孙(指贵族弟子)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他觉得在山中,精神心绪可以随着春花秋月自由流转,因此,远离官场归隐自然便是自己可以久“留”的归宿了。
     
  • 诗歌篇名。唐王维作。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言春芳虽歇,山中自可留也。”又《说诗晬语》:“中二联不宜纯乎写景。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景象虽工,讵为模楷?”今人陈贻焮《唐诗论丛》:“秋山雨歇,空气格外清新晶洁。松间明月照耀,水珠闪闪发光。山泉微涨了,流过石上,发出清脆的淙淙声。竹林里传出愉快的喧闹,浣纱姑娘们回来了。莲花纷纷摆动,原来是渔舟归来从那里经过。——秋天傍晚雨后的山村,经过诗人彩笔的描绘,显得多么美丽!”今人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这种归隐意趣,固有其逃避现实的动因,也有洁身自好的一面。诗人笔下的秋景,洗去了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感伤的情调和灰暗低沉的色彩,写得清新而富有生气。”今人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由于古代西北地区得水不易,刚巧逢到一阵雨后,便于月夜结伴而去,难怪洗涤回来,一路上语声不绝。黄培芳于《唐贤三昧集笺注》中评云:‘写景太多,非其至者。’这话也有一定见地。”此诗通过描写山村秋夜恬淡自然、澹远幽静的景色,寄托作者志怀高洁、孤芳自赏,隐居山林的情趣。作者观察入微,描写传神,善于捕捉形象,构成画面,形成意境,体现情趣;语言明净自然,遣词准确生动;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之作。唐殷璠《河岳英灵集》说:“(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可谓知人之论。
  •  诗歌。作者王维。选自《王右丞集》。王维晚年信奉佛教,在蓝田辋川别墅过着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这首诗描写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村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山居隐逸生活的喜悦之情。本诗的写作特色在于景物描绘。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他常是“以画法为诗法”的。他精心选取了最富特征的几个镜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运用朴实无华的素描笔法突出地表现,形成了明净的意境,留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中动词的对举,也别具情韵。此诗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十分中肯。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山中住处,指辋川别墅。诗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辋川秋天傍晚雨后景色,淡淡勾勒,清新宜人。除直接描写之外,尾联又用间接描写手法表现山居之美。《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既表现山居之美,又表现作者的归隐决心。这是一首写景名作。黄培芳认为“写景太多”(《唐贤三昧集笺注》),说“太”嫌过,说“多”正是其特点。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归辋川作 ☛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的五言律诗。山居,山中住处,指辋川别墅。诗曰: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辋川秋天傍晚雨后景色,淡淡勾勒,清新宜人。除直接描写之外,尾联又用间接描写手法表现山居之美。《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作者反其意而用之,既表现山居之美,又表现作者的归隐决心。这是一首写景名作。黄培芳认为“写景太多”(《唐贤三昧集笺注》),说“太”嫌过,说“多”正是其特点。

☚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归辋川作 ☛

《山居秋暝》shan ju qiu ming

The Dusk of Autumn While Living in Mountains→王维 (Wang Wei)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