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屠格涅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屠格涅夫1818—1883Turgenev屠格涅夫 俄国作家,温和的贵族自由主义者。生于俄国奥廖尔市的破落贵族家庭。1837年彼得堡大学毕业后留学德国,研究黑格尔哲学和古典语言学。早年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的习作。1847年在别林斯基的思想影响下,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曾为《现代人》杂志撰稿人。六十年代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发生分歧,脱离《现代人》杂志。七十年代起定居巴黎,同流亡西欧的民粹主义者往来密切,要求沙皇政府实行渐进性的政治改革,成为温和的贵族自由主义者。1852年发表《猎人笔记》。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曾被放逐。长篇小说《罗亭》(1856)和《贵族之家》(1859),反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社会特别是贵族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他们好发议论而缺乏实际斗争精神的弱点。代表作《父与子》 (1862),反映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间尖锐的思想冲突。还写有《前夜》(1860)、《烟》(1867)、《处女地》(1877)等长篇小说。浓厚的抒情风格是其作品的显著特点。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生于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去世。1837年彼得堡大学(语文)毕业后,又到柏林大学选修哲学、历史、希腊文、拉丁文。1843年正式开始文学生涯。成名作是反对农奴制的小说《猎人笔记》。一生所著的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中,以长篇小说影响最大,著名的有《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8)、《前夜》(1860)、《父与子》(1862)等。以语言和文学两方面高深的造诣而被誉为俄国语言大师,生前就享有国际声望。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Tugeniefu,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俄国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父亲早逝。幼年目睹暴戾的母亲虐待农奴,对农奴制产生厌恶,后来受别林斯基等人的影响,强化了反农奴制的思想。曾在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学习,参加过学生组织的进步活动,大学时代便开始写诗。 ☚ 俄苏文学 陀斯妥耶夫斯基 ☛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Tugeniefu19世纪中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贵族家庭,15岁时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后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去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大学期间以浪漫主义诗歌开始其创作生涯。《猎人笔记》是他创作道路走向现实主义的标志,也是他成名之作。这部用笔记形式,记叙猎人在山村、田野里打猎时所见所闻的作品, 表现出俄国农民的诚实善良、聪明能干,但在农奴制的压迫下,毫无做人的权利,揭露地主的贪婪、残忍及其“文明”面具下的伪善,朴实鲜明的现实主义手法和浓郁的抒情色彩的结合,感染着读者。他一生写有诗歌,特写,剧本,长、中、短篇小说,主要成就在于长篇小说。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和问题, 是屠格涅夫创作的一大特点。他的长篇小说《罗亭》的主人公罗亭和长篇小说 《贵族之家》的男主人公拉夫列茨基都是19世纪40—5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虽善于思索,满怀理想,甚至寻求克服言行脱节、脱离人民等缺点的新的生活道路,却因意志薄弱,没有毅力摆脱贵族习气、懒惰无为的作风及贵族社会道德规范的羁绊而终一事无成,他们是“多余人”。作家在论述当时贵族阶级中先进的知识分子热情宣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表达贵族革命的要求的同时,也在注意着 “新人”的成长,迅速、及时地反映平民知识分子登上政治舞台的形势。长篇小说 《前夜》中的男主人公英沙罗夫和《父与子》中的主人公巴扎罗夫即是19世纪50—60年代行动起来的“新人”形象,这些新人的特点是以平民出身而自豪,有坚定的信念,信奉唯物主义,重视实践,推崇实用科学,憎恨农奴制度,有埋头苦干精神,能为全民族利益而牺牲自我, 这正是当时革命民主主义者优点的体现。尤其 《父与子》, 通过巴扎罗夫和 “父辈”的冲突,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贵族自由主义阵营之间尖锐的思想斗争, 揭露了贵族的无能和精神空虚, 以艺术形式探讨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他的艺术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有抒情味,又有那么点忧郁和感伤,这使作品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他生前就已享有国际声望,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早受到欧美重视的作家。 ☚ 果戈里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小说家、剧作家。1818年出生于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1836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哲系;1838-1841年,在柏林大学进修哲学和历史。19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创作有大量文学作品。1883年因病在巴黎逝世。
☚ 大雷雨 契诃夫 ☛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出生在 一个贵族家庭。严厉而任性的母亲和其他农奴主的专横暴虐给少年时代的屠格涅夫留下了阴暗回忆,令他很早便产生对奴役和农奴制的憎恨。 屠格涅夫像 《猎人笔记》剧照 ☚ 莱蒙托夫 涅克拉索夫 ☛ 屠格涅夫1818—1883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俄国作家。生于贵族家庭。早期写过诗歌,19世纪40年代写过剧本,一生中写了许多优秀的短、中、长篇小说。著名作品《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和《处女地》等,反映了俄国解放运动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大事件,批判了腐朽的农奴制,塑造了“多余人”和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注重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挖掘和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对俄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出身贵族家庭,先后在彼得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和进修。回国后与别林斯基结识,促进了他思想中民主倾向与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形成。1847年起在《现代人》杂志上陆续发表短篇小说与随笔,后合辑为《猎人笔记》(1852)。作品描绘了俄罗斯美丽自然的风光,塑造了许多淳朴、智慧的农民形象,也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愚昧。50至60年代为其创作的高潮,连续写出了许多震惊文坛的作品。长篇小说《罗亭》 (1856) 和《贵族之家》 (1859) 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贵族知识分子“多余人” 的形象,《前夜》(1860) 和《父与子》(1862)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的社会思想冲突,塑造了俄国文学中最早的“新人”形象; 其他重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农奴制改革后,与革命民主主义者们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他基本上站在自由主义贵族派立场。晚年长期寓居国外,主要创作有长篇小说《烟》(1867)、《处女地》 (1877); 中篇《春潮》 (1872) 与《散文诗》(1878~1882) 等。由于远离祖国与进步阵营。作品思想受到很大损害。他还大量翻译介绍了俄国文学作品。其创作以真诚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时代变化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敏感、善于描绘人的内心活动和自然景色、浓郁的诗意和质朴的语言,对俄国文学与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第一位在世时就具有全欧声誉的俄国作家。 ☚ 莱蒙托夫 涅克拉索夫 ☛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Тургенев, Иван Сергесвич俄国作家。出生于外省庄园贵族家庭。早年目睹母亲虐待农民的情景,因而对农奴制充满敌意。1833年入莫斯科大学,次年转入彼得堡大学,毕业后又在柏林大学进修3年。回国后在内务部供职,不久结识别林斯基等文学界人士,开始从事文学写作。早期创作浪漫主义诗歌,包括《巴拉莎》(1843)、《地主》(1846)等,后来转入散文作品创作。 ☚ 莱蒙托夫 涅克拉索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