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在德化县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是宋元时期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现已发现古瓷窑址遗址200多处,以1976年发掘的屈斗宫窑址最为著名。该窑长达57米,有17间窑室,窑基保留比较完整,总共出土6793件瓷器标本和烧窑工具。其中有花瓶、粉盒、军持、高足杯、盖壶、小口瓶、飞凤碗、莲瓣碗、墩子式碗和弘纹洗(枢符洗)等产品,尤其是有的盒盖上印有“长寿新船”的字样,证明是由海路运销国外的产品。窑基内出土的具有元代风格和特点的产品,如粉盒、军持、高足杯、墩了式碗、直道纹洗、折腰弘纹洗,尤其是底部印有蒙古人头像的直道纹洗、三足垫饼上的元代花押和蒙古八思巴文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德化元窑的空白,对研究德化窑的烧造历史及元代社会经济和物质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现窑室已按原状就地保存,供参观研究。该遗址于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崇武古城 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屈斗宫德化窑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至清代民间瓷窑址,在德化县境,因昔有屈斗宫庙宇而得名。已发现窑址200余处。创烧于宋,北宋以产白瓷为主,南宋以青釉瓷为主,元以白釉瓷为主,明以低铝高硅的“象牙白”蜚声中外,英国女王誉之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已发现斜坡龙窑窑基两座,均残;分室龙窑窑基一座,发现于屈斗宫,保存较完整,有窑室17间。1976年发掘出土瓷器及烧制工具八千余件。其中,北宋瓷器有碗、盘、碟、洗、钵、壶、瓶、盒等,有刻花、划花等手法,以莲荷、牡丹、云水、蕉叶和缠枝花卉居多;南宋以形式多样的荷口瓶和军持壶最具代表性;元代装饰技法均用模印,有梅、菊、牡丹图纹和寿、福、卐等文字,构图简明,直道纹洗底部有印蒙古人头像的,三足垫饼上有刻划八思巴文的;明清窑纯白瓷器,胎质薄,透明度高,造型雅致,十分精美。屈斗宫德化窑瓷器早已远销日本、东南亚、中亚、东非等地,是中国外销瓷中数量最多、销地最广的瓷窑之一。一些瓷器盒盖印有“长寿新船”之类字样,也说明是由海上运销国外的。 ☚ 九仙山 9. 金门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