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步成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步成诗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曹丕) 尝令东阿王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释义用法 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其弟曹植的才能,时时想迫害他,一次命曹植作诗,限七步内作成,否则治罪。曹植应声便吟成一首,其诗意暗含指责曹丕兄弟相残之意,使曹丕很惭愧。后以此典称颂文思敏捷,出口成篇; 或用以借指兄弟家人,同一集团内部自相残害。
用典形式
【七步】 唐 ·李白:“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咏豆】 唐 ·元稹:“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萁燃】 清·黄鷟来:“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
【煮豆】 宋·黄庭坚:“民生自煎熬,煮豆以萁爨。”
【七步咏】 唐·于志宁:“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七步诗】 元·耶律楚材:“奇词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
【七步赋】 元·耶律楚材:“七步赋成文灿烂,千钟不惜锦淋漓。”
【豆萁才】 唐·元稹:“豆萁才敏隽,羽猎正峥嵘。”
【豆萁篇】 清·吴伟业:“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同根煎太急】 清·黄遵宪:“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

亦题《曹植七步成诗》、《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成诗》。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文学篇》。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福建师大中文系《世说新语选》皆选录。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公元220年,迫使汉献帝禅位,自立为帝,国号魏。三国文学家。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为东阿王。建安著名诗人。本篇写曹丕逼令曹植作诗的故事。一天,魏文帝命令东阿王曹植在行走七步时间内作诗,若作不出,就要“行大法”。曹植接到命令即作成一首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了深感惭愧。作品赞扬了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也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情形。曹丕与曹植乃同胞兄弟,本应情同手足,然而曹丕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无所不用其极,居然设计除杀曹植。庆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急就成诗,幸免于死。艺术上,作品情节紧凑,笔调紧张,是一气呵成之文。整个故事进展有致。使读者紧张之余,寻味不已。“令七步作诗”,咄咄逼人;“应声便为诗”,紧急转缓;“帝深有惭色”,险情全消。在先急后缓、或先张后弛的笔调中,蕴藏着“兄弟相残”的杀机,使故事产生了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七步成诗”已成为著名典故。《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载《世说》曹丕令曹植“赋死牛诗”和“自愍诗”事,情事与本篇大不相同,但主旨同。

☚ 支道林许询谢安共集王濛家   曹植七步成诗 ☛
七步成诗

七步成诗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逼、骨肉相残。后人又以“七步成诗”誉人文思敏捷,称“七步才”。《北齐书·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草,文将千言,所改无几。时黄门郎贾思同侍立,深奇之,白帝曰:‘虽七步之才,无以过此。’”唐李峤《诗》:“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宋李洪《偶成律句十四韵》:“七步才空敏,千言敌必劲。”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虽有万贯财,争如俺七步才。”

☚ 荡气回肠   傅粉何郎 ☛

七步成诗

典源出处 《世说新语·文学》:“文帝 (曹丕) 尝令东阿王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释义用法 魏文帝曹丕很妒忌其弟曹植的才能,时时想迫害他,一次命曹植作诗,限七步内作成,否则治罪。曹植应声便吟成一首,其诗意暗含指责曹丕兄弟相残之意,使曹丕很惭愧。后以此典称颂文思敏捷,出口成篇; 或用以借指兄弟家人,同一集团内部自相残害。

用典形式

【七步】 唐 ·李白:“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咏豆】 唐 ·元稹:“攀禾工类蔡,咏豆敏过曹。”

【萁燃】 清·黄鷟来:“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萁燃未免猜。”

【煮豆】 宋·黄庭坚:“民生自煎熬,煮豆以萁爨。”

【七步咏】 唐·于志宁:“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七步诗】 元·耶律楚材:“奇词解吐万言策,敏思能吟七步诗。”

【七步赋】 元·耶律楚材:“七步赋成文灿烂,千钟不惜锦淋漓。”

【豆萁才】 唐·元稹:“豆萁才敏隽,羽猎正峥嵘。”

【豆萁篇】 清·吴伟业:“江夏漫裁修柏赋,东阿徒咏豆萁篇。”

【同根煎太急】 清·黄遵宪:“有时低眉若饮泣,偏是同根煎太急。”

七步成诗

三国魏曹植七步内成诗之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七步成诗”称人诗思敏捷,本此。

七步成诗

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形容文思敏捷。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文才出众,很受曹操的喜爱,长子曹丕做了皇帝后,非常妒忌弟弟的才能,准备把他除掉。有一次,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之内必须作成一首诗,否则即被处死。曹植七步之内做出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世说新语·文学》)

才思敏捷

才思敏捷

倚马 七步(七步之才;七步八叉;才高七步) 八吟 八叉(手八叉) 才敏 敏思 妙速 刻烛成诗 五步成诗
才思敏捷之典:阮生据案
称人才思敏捷:七步成诗 七步成章
构思丰富,才思敏捷:思如泉涌 思若泉涌 思若涌泉 思如涌泉 思发泉涌
才思敏捷奔放:飙驰(~倚马)
才思清晰敏捷:才思清敏
能言善辩,才思敏捷:辨敏 辩敏 辨捷辩捷
文运亨通,才思敏捷:文星高照
才子名土风雅洒脱,才思敏捷:孟嘉落帽
(才气高,文思敏捷:才思敏捷)

☚ 才思   口才 ☛

七步成诗七步之才qī bù chéng shī

compose a poem in the time it will take to walk seven paces;have a ready pen
❍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Emperor Wen of Wei once ordered the prince of Dong’e to compose a poem in the time it would take to walk seven paces. If it was not completed,the maximum penalty was to be inflicted.

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ɡ shī

走完七步路写成一首诗。形容文思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也作“七步成章”、“七步之才”。

【七步成诗】qī bù chéng shī

原指曹丕逼迫兄弟曹植,限走七步写成一诗。后用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也作“七步成章”、“七步之才”。

七步成诗qībù-chéngshī

〔偏正〕 走七步便作了一首诗。形容文思敏捷。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丕)尝令东阿王(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朱自清《诵读教学》:“所谓‘耳治’‘口治’‘目治’这诵读教学三部曲,日渐纯熟,则古人的‘一目十行’‘ ~’并非难事。”
△ 褒义。用以赞扬人的文才。
【近义】燃箕之敏。
也作“七步成章”、“七步奇才”、“七步之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4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