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屈光异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屈光异常

屈光异常

眼的屈光媒质包括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由于它们的光学密度不同,又构成几何形态不同的界面,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经过这些媒质时,就产生折射。正常眼的眼轴长度和屈光能力互相匹配,可将远处物点上发出的光正好在视网膜上结成焦点,物体就在视网膜上结成一清晰的物像。此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过视网膜、视神经、视路、大脑皮质的综合、传递、再综合,就形成视觉。可见视觉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眼屈光系统的成象作用。如果眼轴长度和眼的屈光能力不匹配,物体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就无法取得良好的视功能,这种情况称为屈光异常,或称为屈光不正。研究眼的屈光原理、测定和矫正方法的分支科学称为眼屈光学。
人眼的屈光系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又在内外环境影响下生长、发育,乃至衰老、退化,既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又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儿童期眼轴较短,一般都呈远视,但由于晶体弹性好,调节力强,可以得到代偿。在7~8岁时眼球外形基本发育完成,但在这一阶段中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过度的进行近距工作,眼球可能对此产生适应而发展成为近视。在四十岁以后,晶体密度增高、弹性降低,影响调节,就出现老视。因此,研究眼屈光学,不但需要应用光学工程的知识和方法,还应该有生物学、临床学的观点。
屈光异常可分为近视、远视、散光、老视几个类型,还有由于两眼屈光度悬殊(如一眼高度近视,或一眼为无晶体造成的高度远视等)造成的屈光参差等。
屈光异常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问题。人群中屈光不正的发病率很高,目前在学生中的近视发病率高达30%左右,个别学校、个别班级甚至可达60~70%。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则人人都出现老视现象。在信息愈来愈多、速度愈来愈快的现代化社会中,屈光不正带来的视力减退常使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甚至影响正常生活。屈光不正与许多眼病还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如斜视、弱视等),屈光不正引起的视力下降会和许多眼病诊断发生混淆,很多患者只有在确定了眼屈光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得出准确的眼病诊断。因此熟练地掌握屈光异常的检查和矫正方法也是每一眼科医师的基本技能。
屈光异常的检查,通称验光,目的是测定屈光异常的类型和度数,以便进行矫治。分为主觉检查与客觉检查两种。主觉检查法是用不同镜片放在患者眼前,根据患者主觉视力的判断选出最佳的矫正镜度,比较粗略,容易发生误差;客觉检查法应用检影镜、屈光计等仪器客观地测定屈光度,比较精确,但是得出的屈光度仍要应用主觉检查法来验证。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不可偏废(见“屈光检查法”)。
屈光异常的矫正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配戴眼镜: 根据验光度数,将适度镜片嵌在眼镜框内,故也可称为框镜。镜片的原料和磨制工艺都有一定要求,以尽量减少戴镜后引起的光学缺陷,如色散、象差、畸变和三棱镜样作用等。根据需要可磨成双焦点、多焦点镜,以适应老视眼远近两用。眼镜框的鼻桥、脚架、眶距是保证镜片戴在眼前一个合适的距离(一般为12mm)上的关键,一定要选择调整好。眼镜框也是仪容的一部分,要兼顾到实用和美观。
(2) 配接触镜: 接触镜是一种贴附于角膜表面的无形眼镜。由于职业的需要,或是因为有不规则散光、屈光参差等原因,不能配戴框镜,可选配接触镜。
(3)手术: 在角膜上作切口改变其曲率以矫正屈光异常的有:
❶角膜楔形条带切除法,切除部分角膜浅层组织再加以缝合,以矫正高度散光。
❷角膜磨削术,切取角膜板层圆盘后将其冻凝在一特制微型车床的卡盘上,再按照电子计算机的指令对角膜盘磨削,以减少或增高其曲度后,再植回角膜床上,此法可矫正近视达-15~-17D,远视约达+7D左右。
❸角膜嵌镜术,将车削成一定曲面的角膜供体植入患者角膜板层夹袋中。
❹角膜辐射状切开术,近年开展较多,在角膜瞳孔区以外,作深达3/4~4/5的辐射状角膜切开8~16道,以切断角膜环状纤维,使角膜变得平坦些,而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这些手术方法都需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对角膜都有一定损害并遗留下斑翳,其远期效果还需随访观察,故尚未能在临床上广为应用。

☚ 老视   屈光检查法 ☛
0001243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