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尽心知性知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尽心知性知天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哲学、伦理学命题。其中概述了他关于道德修养过程的思想。《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人之性善是由于心有四个善端,“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于这些包含着善端的心,必须“尽”,即竭力调动作为思维器官的“心”之作用,才能真正认识或体验到人之性善,而人性又是天命决定的,体验把握了人的善性,也就知道并掌握了“天命”。这样人们在行动上才能做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同上书),“尽心知性知天”强调了人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发挥自觉能动性,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将修养道德的途径限制“尽心”上,否认了实践的作用,又以“知命”为修养道德的目的,则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

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认识路线。《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充分发挥自我本心,就可认识本性,也就懂得了天命;在内心范围内的自我反省是其显著特点。参见“哲学”中的“尽心知性”。

尽心知性知天

尽心知性知天

孟子认识论与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认为心、性、天是统一的,人之仁、义、礼、智等善德,皆发端于自身固有的心性,“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所以,人的道德修养与理性认识就在于发掘、扩充心中固有的善端,是即“尽心”;能尽其心,乃知其性,认识人性中固有的善德;既知其性,亦知天理。着眼于认识论,即谓之“尽心、知性、知天”;立足于道德修养,则谓之“存心、养性、事天”。

☚ 论语注疏   阴阳 ☛
000003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