瘅
“[瘅]”的繁体字。 《广韵》得案切,去翰,端。《广韵》丁可切,上哿,端。《广韵》丁佐切,去箇,端。 ❶ 病;劳苦。 《诗·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毛}传:“瘅﹐病也。”{清}{曹堉}《陈孟楷通守副室王硕人哀辞》:“大妇体瘅﹐忽遘异疾。” ❷ 指发生病害。 {清}{汪懋麟}《唐官屯阻雨舟中写怀》诗:“根本傥无伤﹐枝叶不先瘅。” ❸ 厚(与“薄”相对);(怒气﹑热气)盛。《国语·周语上》:“古者﹐太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韦昭}注:“瘅﹐厚也。”《隶释·汉西岳华山亭碑》:“畏天之威﹐逢斯瘅怒﹐时雨不兴﹐甘澍弗降。” ❹ 憎恨。{唐}{元稹}《告畲三阳神文》:“厉鬼瘅人﹐贪吏殄物。”{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夫善在必彰者﹐则恶在所必瘅。” ❺ 通“[疸]”。黄疸病。 《山海经·西山经》:“〔{翼望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貍……服之已瘅。”{郭璞}注:“黄瘅病也﹐音旦。”《汉书·艺文志》:“《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颜师古}注:“瘅﹐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