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省左丞 尚书省左丞官名。尚书省主事官。《旧唐书·职官志二》: “尚书省领24司。……左、右丞各1员。〔左丞,正四品上; 右丞,正四品下。龙朔改为左、右肃机,咸亨复,永昌元年 (公元689年) 升为从三品也。如意元年 (公元692年) 复四品也〕。左丞掌管辖诸司,纠正省内,勾吏部、户部、礼部12司,通判都省事。若右丞缺,则并行之。右丞管兵部、刑部、工部12司。若左丞缺,右丞兼知其事。御史有纠劾不当,兼得弹之。” ☚ 尚书平章 尚书省右丞 ☛ 尚书省左丞阶官,职事官名。
职源与沿革尚书丞为秦官。尚书丞分左、右,始于东汉初(《后汉书·百官志》3、《晋书·职官志》)。北宋沿置。至南宋建炎三年四月,罢尚书左、右丞(《要录》卷22庚申)。
职掌❶宋前期无职事,为文臣迁转官阶,位六部尚书之下;元丰寄禄新格,易为光禄大夫阶(《宋会要·职官》4之6、《玉海》卷119《元丰新定官制》)。 ❷元丰新制,为职事官,升任执政(副相)(《宋会要·职官》4之6《尚书省》)。《朝野杂记》甲集卷10《参知政事》:“参知政事,自太祖始置。元丰官制改为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又,与仆射合治尚书省事(《长编》卷326,辛巳)。
官品❶宋前期依唐制正四品上(《新唐书·百官志》1《宋史·职官志》8,页3996)。 ❷元丰新制后,定为正二品(《分纪》卷8《左右丞》)。
编制元丰新制一人(《宋史·职官志》1《尚书省》)。
简称与别名❶尚书左丞。全称应为尚书左丞。《宋史·何执中传》:“一意谨事京,三年,遂代为尚书左丞。”《长编》卷326,辛巳:“诏尚书省左右仆射、丞合治省事。” ❷左丞。《东轩笔录》卷12:“时王左丞安礼以池州司户参军掌机宜文字。”《宋史·王安礼传》:“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 ❸丞。略称。《宋会要·职官》4之4《尚书省》:“令、仆、丞检察无舛误,书送门下省画闻。” ❹左纲、中台纲辖。《宋宰辅》卷12,宣和元年正月:“(王)黼少宰制曰:‘顷自左纲之峻,亟升右省之崇。”《宋史·佞幸·王黼传》:“拜尚书左丞、中书侍郎。宣和元年,拜特进、少宰。”按:尚书左、右丞有“中台纲辖”之称,总纲省事之意。《宋宰辅》卷8,元丰六年八月辛卯:“蒲宗孟罢尚书左丞。制曰:‘中台纲辖,总于辅臣。’” ❺左辖。《铁围山丛谈》卷6:“薛八丈黄门昂,钱塘人也。始位左辖,……(夫人)归告夫曰:‘异哉! 左丞,我侬今日过大内前,安得有此大鼻驴耶!’” ❻丞辖。沿用唐称谓。《宋宰辅》卷12,重和元年九月庚寅:“(冯)熙载尚书左丞制曰:‘文昌总理治官,丞辖纲纪台事,用助宰揆。’”《春明退朝录》卷中:“唐制,宰相不兼尚书左右丞,盖仆射常为宰相,而丞辖留省中领事。” ❼承辖。丞辖的异写。《宋史·奸臣》2《蔡京传》:“卞拜右丞。……(曾布)密言:‘卞备位承辖,(蔡)京不可以同升。’” ❽台辖。中台二辖、中台纲辖省称,尚书左、右丞别称。《栾城集》卷27《王安礼知扬州》:“昔为京兆,……遂领台辖。”《宋史·王安礼传》:“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元丰四年,置执政,拜中大夫、尚书右丞,转左丞。” ❾纲辖。《炳烛编》卷4《纲辖》:“宋人称尚书左、右丞为纲辖。陆游《老学庵笔记》:张明达虽早历清显、致位纲辖。’是也。按《唐诏令》载:广德二年南郊赦文云:‘尚书省理政所系,左、右丞纲辖攸归。’此纲辖二字所本。左丞为左辖,右丞为右辖。” ❿贰揆臣。尚书左右丞为副宰相之意。《宋宰辅》卷10,绍圣元年二月:“(邓)温伯尚书左丞制曰:‘是用升左辖,进贰揆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