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调查通过实地调查,记录现实语言材料,搜集文字和口头的社会历史资料,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1950年至1955年,先后对西南、中南、西北一些省区的壮、布依、水、苗、瑶、彝、傣、傈僳、景颇、哈尼、佤、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初步调查。1956年继续组织了700多人的7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组,分赴15个省、自治区,对壮、布依、侗、水、傣、彝、毛南、仫佬、苗、瑶、畲、藏、羌、土家、白、哈尼、傈僳、拉祜、纳西、景颇、阿昌、仡佬、佤、蒙古、达斡尔、东乡、土、保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裕固、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塔吉克、黎和京42个民族的语言及其方言的音位系统、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此后又对朝鲜语和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的蒙古族语言,以及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语言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比较系统地了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全面情况,使少数民族文学创制和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