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八家诗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八家诗钞 十八家诗钞诗歌总集。清曾国藩编。二十八卷。选录三国魏至宋、金十八名家诗,共六千五百余首。十八名家为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朓、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此书旧时流传较广,有刊行本。 ☚ 八代诗选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 十八家诗钞 十八家诗钞诗歌总集。二十八卷。清曾国藩辑。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曾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谥文正,著有《曾文正公全集》。此书与《经史百家杂钞》为曾氏手编的诗文选本,后者专收古文,此书收唐宋诗六千五百九十九首,共计诗人十八家,故名。按五古、七古、五律(附排律)、七律、七绝次序排列。曾氏自言抄古今诗,笃志“唐之李杜,宋之苏黄”(《圣哲画像记》),故唐诗中收李杜最多,全书共收唐人诗五卷二千九百二十九首,其中杜甫一千二百六十五首,李白九百十六首,几近一半,列唐八家之首。书中有双行小注,列出异文,诠释出典,亦有评点。其注有曾氏己见,亦引前人成句,如杜诗引吴若本、蔡梦弼、钱谦益等人的注。此书曾经李鸿章审订,王定安校阅,其稿本藏于上海图书馆。最流行者为清同治传忠书局《曾文正公全集》本,《四部备要》据之排印。此书后来又有吴汝纶、陈存楠作过评点或详注。 ☚ 唐宋诗醇 唐人五十家小集 ☛ 十八家诗钞诗选集。清曾国藩(1811—1872)编选。二十八卷。国藩有《曾文正公全集》已著录。是书所选十八家有魏晋南北朝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眺六家;唐代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八家;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近体诗六千五百九十九首。有少量的评点和校注。全编先以诗体分编,各体按诗人时代先后为序编次。选录标准和选家旨趣在于突出时期,以代表一个时代诗歌的主要风貌,不求众体兼备,从这十八家中可看到五言古诗发展到唐代,由汉魏以来那种自然浑成的诗风,一变而为排比铺陈、发扬蹈厉的风格,并逐渐趋向散文化。有《曾文正公全集》本、上海中原书局集注本,尤以《四部备要》本通行。 十八家诗钞二十八卷。清曾国藩 (1811—1872)选注。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指曹子建、阮嗣宗、陶渊明、谢康乐、鲍明远、谢元晖,李太白、杜工部、韩昌黎、白香山、苏东坡、黄山谷、王右丞、孟襄阳、李义山、杜牧之,陆放翁、元遗山等历代著名诗人。所录诗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时间之顺序排列,共收录诗六千五百九十九首。此集汇萃了历代名篇绝唱,并参考历代文献 (如《左传》、《春秋》、《淮南子》、《李善文选注》、《丹铅录》等)对历朝诗歌创作背景、经过,内容之疑点,文字之遗漏、衍讹以及诗之风格、韵律、影响等情况详加诠释品评,并以“国藩按”三字标出,附于文中。该书现有版本极多。最早为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忠书局刻本(李鸿章审订,王定安校正)。其后有民国年间《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民国九年(1920)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民国二十一年(1932)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国学整理社精装本以及后来的上海锦章书局铅印本行世。 十八家诗钞 十八家诗钞28卷。清曾国藩编辑。清同治十三年(1874)传忠书局刻本,20册,湖南图书馆,又有光绪二十九年(1903) 宝鸿书局刻本。是书收录魏、晋至宋、金诗人18家,选诗6599首,被人视为古代诗歌佳作选本,对后世影响颇大。1992年岳麓书社据同治传忠书局本点校铅印行世。 ☚ 国朝十家四六文钞 十三家诗钞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