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依据Shaonian ertong sixiang pinde jiaoyu de xinlixue yiju

对学生进行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教育科学化的基础条件之一。教师在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选择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时,要考虑到下列心理学的依据:
❶期待原则。期待,原指进行心理学实验时,主试向被试提出期望、要求,实验证明,被期待的被试比不被期待的被试完成任务要好。少年儿童的心理有依赖性与被动性一面。教师经常地、明确地向他们提出希望、要求,不断制订进步指标,更加必要。对少年儿童的期待,提出的要求不要过多、过高、过严、过早和过急;也不要过少、过低、过宽、过迟和过缓。要求过高,离原有心理水平太远,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要求过低,同原有心理水平几乎没有区别,学生会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要求过早,同他们的年龄特征不适应,会变成揠苗助长;要求过迟,错过发展的关键年龄(又叫关键期;指某种思想品质在一定年龄阶段容易获得),就不易获得。恰当的期待要求应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并且略高于他们已有的心理水平,使他们乐意接受并努一把力就能达到。
❷活动原则。活动是心理的源泉,人们认识过程的心理品质、情感意志品质及个性品质是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育家历来强调实践活动的作用,主张“践履躬行”,言行一致。少年儿童经常性的活动不是社会生产实践,而是学习活动、少先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这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小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较坚强的道德意志、良好的道德习惯。
❸迁移原则。即以前学会的知识、技能对以后学习同类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的影响;产生积极影响的叫正迁移,产生消极影响的叫负迁移。教师应把迁移原则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去。如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不可能将全部道德概念、知识都讲透,如将典型的、主要的问题讲清,举一反三,就能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迁移。利用迁移原则要注意排除负迁移的作用,过去形成的不良认识、低级情感、不良习惯对形成优良品德有很大的干扰作用。当后进生有了良好的进步之后,又出现反复,在分析反复的主观原因时,要考虑到学生原有不良品德的干扰作用。
❹反馈原则。即将学生完成进步指标的结果告知本人。学生要获得进步,需不断地得到反馈信息,了解教师及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取得了什么进步,还有什么不足。这才能校正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修改努力指标。如果学生得不到周围人的任何评价,就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缺乏自知之明。教师应经常地、及时地总结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将结果直接或通过学生干部明确告诉他们。这里,教师要注意三点关键之处:一是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反馈信息,对他的评价要客观、恰如其分,在充分肯定成绩下指出不足。二是帮助他正确分析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正确理解老师及同学对他的评价,正确认识自己。三是帮助他根据对信息的分析结果来校正自己的言行,修改进步计划。
❺强化原则。即通过用表扬与批评方式对学生的言行反应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刺激,以巩固学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学生进步过程中,出现新的、优良的道德行为时,要及时用强化方式,使之巩固、生根,变成学生内在的品质。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都是强化的手段。贯彻这一原则,关键在于讲求实效,真正达到强化的效果。教师要灵活运用强化手段,以表扬、奖励为主,引导学生不断重复他们的良好道德行动。

☚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   思想品德课教学原则 ☛
000067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