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麦病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麦病害wheat diseases

世界小麦病害共有200多种,其中中国报道的真菌病害有40多种,细菌病害3种,病毒病害9种,线虫病害3种。
简史 中国古代已有小麦病害的零星记述,如明代1587年《本草纲目》中提到的“麦奴”即麦类黑穗病,清代《区间试种实验图说》中的“糠谷老”也包括上述病害。1846年清《齐民要术》中提到的“黄疸瘟”即条锈病。1916年中国首次发表小麦病害的调查报告。尔后,陆续研究并解决了一些小麦病害问题。如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粉病、线虫病等的防治措施,使上述病害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明显减轻。对条、秆、叶三种锈病通过流行、小种监测,抗锈育种,调节播种期,用三唑酮拌种或喷药,有效地控制了为害。
种类 根据病原物侵染为害的部位,可分为叶、叶鞘、茎秆、穗和根部等病害。
叶部病害 主要有条锈病(Pucci nia striiformisWestend.f.sp. tritici Eriks.)、叶锈病(Puccinia re-condita Rob. ex Desm. f. sp.tritici Eriks. et P.Henn.)、秆锈病(Puccinia graminis Pers.var.triticiEriks.et Henn.)、白粉病[Blumetia graminis (DC.)Speer= Erysiphe graminis DC.]、叶枯病(Septoriatritici Rob. et Desm.)、颖枯病(Septoria nodorumBerk.)、雪 霉 叶 枯 病 〔Monographella nivalis(Schaffn.)Mull.〕、白秆病(Selenophoma tritici Liu,Guo et H.G.Liu)以及小麦多种叶斑病(Bipo larissorokiniana,Epicoccum sp.,Alternaria sp.)等,可分别引起叶斑、粉疱、霉层、叶枯、鞘腐等症状。
叶鞘和茎秆病害 主要有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 Vander Hoven)、雪腐病(Typhula incarnataLasch ex Fr.)、秆枯病(Gibellina cerealis Pass.)、秆黑粉病〔Urocystis agropyri(Preuss)Schroet.〕等,可引起叶片、叶鞘和茎秆产生病斑和枯萎等症状。
穗部病害 主要有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Jens)Rostr.Jens.〕、腥黑穗病〔Tilletia caries(DC.)Tul.〕、光腥黑穗病〔Tilleia foetida(Wallr.)Liro〕、赤霉病 〔Gibberella zeae (Schw.) Petch〕、霜霉病〔Sclerophthora macrospora (Sacc.) Thirum et al.〕、黑颖病〔Xanthomonas campestres pv. translucens(Jones et al.)Dye〕、线虫病〔Anguina tritici(Steinb.)Flip et Stekh.〕等,可引起穗而不实等症状。
根部病害 主要有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Sacc.) Shoem.〕、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 Arx et Oliver var. tritici,G.graminis var.graminis〕等,可引起幼苗腐烂、茎基腐、根腐、白穗、地下部变黑、叶斑(根腐病)、茎基部后期黑变,形成“黑脚”症状(全蚀病)等。
全株性病害 有小麦黄矮病毒病(Wheat yellowdwarf virus)、小麦丛矮病毒病(Wheat rosettevirus)、小麦线条花叶病毒病(Wheat streak mosaicvirus)、小麦红矮病毒病(Wheat red dwarf virus)、土传小麦花叶病毒病(Wheat soil-borne mosaicvirus)、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Wheat spindlemosaic virus)等,可引起花叶、斑驳、矮缩等症状。
分布和为害 中国10个小麦种植区主要病害的发生和分布如下。
北部冬麦区 包括冀东北平原副区,即北京大部分、天津、河北唐山、廊坊西部和保定、沧州地区的定县、沧县以北,以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丛矮病为主;黄土高原副区,即山西忻县、吕梁、晋中、晋东南地区,陕西榆林部分地区,延安和渭北高原部分,甘肃的平凉、庆阳及天水地区东部,以条锈病、叶锈病、全蚀病、黄矮病、红矮病、丛矮病、线条花叶病等为主;胶东沿海副区,为山东烟台和青岛市部分地区,以三种锈病、白粉病、全蚀病、土传花叶病、赤霉病、纹枯病为主。
黄淮冬麦区 包括河北定县、沧县以南,山西临汾、运城地区,陕西关中地区,甘肃天水地区大部及河南伏牛山、安徽、江苏、淮河以北和山东胶东半岛以西,以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黄矮病、全蚀病、雪霉叶枯病、纹枯病、秆黑粉病、腥黑穗病、土传花叶病发生较重。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河南南阳及陕西安康地区,以赤霉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白粉病、纹枯病为主。
西南冬麦区 以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为主。
华南冬麦区 以秆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为主。
东北春麦区 以秆锈病、赤霉病、叶锈病、根腐病、颖枯病、黑颖病等为主。
北部春麦区 包括北京市郊区一部分,河北、山西、陕西三省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的平川副区,以秆锈病、叶锈病、黄矮病为主。
西北春麦区 包括青海东部、甘肃大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秆锈病、条锈病,根腐病、全蚀病、雪霉叶枯病为主,白粉病、黄矮病、白秆病、颖枯病、叶枯病也有发生。
青藏春冬麦区 包括青海祁连山以南、日月山以西,四川西北部阿坝、甘孜两自治州的大部,云南中甸、德钦两县和西藏全部,以根腐病、条锈病、赤霉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白秆病、雪霉叶枯病,黄条花叶病为主。
新疆冬春麦区 包括北疆副区,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以雪腐病、雪霉叶枯病、条锈病、叶锈病、黑颖病、麦类条纹花叶病等为主;南疆副区,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之间,以条锈病、黄矮病、丛矮病为主。
病害控制 小麦病害种类多,发生因素复杂,须采取综合配套技术防治各类病害。❶选用抗病、耐病,高产,优质并能兼抗2~3种病害的品种。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延缓品种的抗性“丧失”,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年限。
❷重视农业防治。合理轮作,精耕细耙,铲除杂草和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越冬菌源;适时播种,避免和延缓病菌传播和感染;合理密植和适量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❸做好种子处理。包括泥水选种、石灰水浸种和药剂拌种等方法,预防种传病害。用三唑酮拌种,可兼治三种锈病、白粉病和根部病害。
❹严格检疫,防止小麦矮腥黑穗病(Tilletia contraversa Kühn.)和印度腥黑穗病〔T.indica Mitra〕的传入。

小麦病害

wheat diseas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