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cooperative rearing of young mulberry silkworm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养打好基础的养蚕措施。 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和空气等条件。在整个龄期中,小蚕期跟大蚕期相比,它的生长发育快,体重增加比例大,对蚕病的抵抗力弱,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更高。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就在农村创立小蚕共育组织。派出技术人员指导,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等费用,以及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蚕种张数多少分摊。由于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开始时,只共育到第2龄眠中或第3龄初分发,后来延长到第3龄眠中。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的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蚕室蚕具得到专用。共育组织除极个别地区外,几乎遍及各蚕区。 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同饲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至1960年前后,实行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同饲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小蚕共育要求有专用的蚕室、蚕具和设备;有小蚕专用桑园;有固定的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做到期期共育,共育到第3龄结束或第4龄初,保证无病分发。 实行小蚕共育,有利于推行养蚕新技术、新成就,例如防干纸育和炕床育的迅速发展,与小蚕共育有很大关系;贯彻消毒防病、调节温湿度、选采桑叶、重视眠起处理……等养蚕技术,首先从小蚕共育开始。实行小蚕共育,便于大小蚕分开饲养,更便于消毒防病,节省人力和物力,降低养蚕成本。 小蚕共育cooperative rearing of young mulberry silkworm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进行饲养和管理的措施。小蚕共育要求有专用的蚕室、蚕具和设备,有小蚕专用桑园,有固定的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实行小蚕共育有利于推行养蚕新技术、新成果,如防干纸覆盖育和炕床育;便于大小蚕分开饲养和消毒防病;节约人力和物力,降低养蚕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