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小腸俞 小腸俞 xiǎochángshù 足太陽膀胱經穴。在第一骶椎下旁開一寸五分。因其内應小腸,是小腸之氣轉輸之處,且善治小腸疾患,故名。主治腰痛,腹脹泄瀉。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晉,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六府之俞各六。”王冰注:“小腸俞在第十八椎下兩傍。”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小腸俞,在第十八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足太陽膀胱經》:“小腸俞,主治膀胱三焦津液少,便赤不利,淋瀝遺尿,小腹脹滿㽲痛,瀉痢膿血,脚腫心煩短氣,五痔疼痛,婦人帶下。” 小肠俞xiaochangshu针灸穴名。见《兽医针灸学》。马位于第一、二腰椎横突顶端之间,距背正中线12厘米的凹陷中,左右侧各一穴。刺入胸腹皮肌深面的髂肋肌沟中,有腰动、静脉和第一腰神经分布。圆利针或火针直刺2~3厘米;毫针向脊椎方向斜刺或斜向下刺3~4.5厘米,也可上下透刺。主治结症、肚痛、肠黄。 小肠俞经穴名,代号BL27。出 《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之背俞穴。位于骶部,平第一骶后孔,距骶正中线1.5寸处;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主治小腹胀痛,赤白痢疾,遗精,遗尿,尿血,疝气,赤白带下,腰骶疼痛,以及盆腔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小肠俞Hsiaoch'angshu系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平第一骶后孔,督脉旁1.5寸,于髂后上嵴内缘骶骨凹陷中。施针时直刺0.5~1.2寸。主治腹泻、小腹胀痛、遗精、遗尿、尿血、白带等。 小肠俞xiǎochángshù经穴名。代号BL27。出《针灸甲乙经》。位于骶部, 当后正中线旁开1. 5 寸, 与第一骶后孔相平处。主治遗精、遗尿、尿血、腹泻、痢疾、带下、盆腔炎、腰骶痛等。直刺0. 8 ~ 1. 2 寸。灸3 ~ 7壮或5 ~15 分钟。 小肠俞 小肠俞B27Xiaochangshu足太阳膀胱经穴。首见《脉经》。为小肠之背俞穴。位于骶部,第一骶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之。相当于骶棘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 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外侧支;并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和第五腰神经后支。本穴位置另说在第十八椎下,除脊各开1.5寸,即后正中线旁开2寸。 一般直刺0.8~1.2寸。针后局部及骶部痠胀。艾炷灸5~7壮;艾卷灸10~15分钟。 本穴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主治二便、腰骶等疾患,如腹痛,肠鸣,泄泻,痢疾,便秘,便血,遗精,遗尿,淋浊,尿血,疝气,腰骶疼痛,妇人带下,消渴,头痛等。现又多用以治疗急、慢性肠炎,盆腔炎,骶髂关节炎等。 ☚ 关元俞 膀胱俞 ☛ 000013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