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旻

小旻

《诗经·小雅》篇名。诗首句为“旻天疾威”,篇名却冠以“小”字,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有以为此诗所刺之事小于《十月之交》、《雨无正》等;有以为此诗属《小雅》,冠“小”字以别于《大雅·召旻》;有以为“旻天”涉及范围太广,故去“天”而加“小”字。均无确据,至今存疑。《毛诗序》云:“《小旻》,大夫刺幽王也。”三家《诗》义未详。朱熹云:“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诗集传》)郑玄以为此诗“刺厉王”,不确。全诗六章,三章每章八句,三章每章七句,写幽王对政策的制订,多从邪僻之言,对正确的主意却弃而不用。同时表达了作者忧虑恐惧的心情。全诗善用比喻,尤其是末章,寓意委婉,令人玩味不尽。其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句已成为后世通用的成语。

☚ 雨无正   小宛 ☛

《小旻》


诗写周幽王不听良谋,惑于邪谋,贤人有临渊履冰之惧,国事是不可为了。
旻天疾威,(一) 苍天暴虐疯狂,
敷于下土。(二) 普遍降灾下方。
谋犹回遹,(三) 谋划邪僻乖张,
何日斯沮。(四) 不日天下灭亡。
谋臧不从,(五) 好的谋划不从,
不臧覆用。坏的反而采用。
我视谋犹,我看这个谋划,
亦孔之卭。弊病也真太大。

潝潝訿訿,(六) 和呀和、吵呀吵,
亦孔之哀。也真正太糟糕。
谋之其臧,谋划呀真正好,
则具是违。(七) 但却把它违抝。
谋之不臧,谋划呀并不好,
则具是依。但却把它依靠。
我视谋犹,我看这些谋划,
伊于胡底。(八) 结果搞出个啥。

我龟既厌,卜卦的次数真不少,
不我告犹。(九) 龟甲不把吉凶告。
谋夫孔多,谋划人,多又多,
是用不集。(十) 因而结果不成。
发言盈庭,满庭都是发言人,
谁敢执其咎? 谁敢负起那责任?
如匪行迈谋,(十一) 就象那远行人和人乱商量,
是用不得于道。因而啊,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哀哉为犹,可叹呀,订谋划,
匪先民是程;(十二) 不把前人来效法;
匪大犹是经。(十三) 不从大道来出发。
维迩言是听;(十四) 只把那浅言来听从;
维迩言是争。只把那浅言来采用。
如彼筑室于道谋,就象那造屋的人和路人乱商量,
是用不溃于成。(十五) 因而啊,到头来哪里能成功。

国虽靡止,(十六) 国家虽然不广大,
或圣或否。(十七) 有的天才、有的名家。
民虽靡,(十八) 人民虽然不全美,
或哲或谋,(十九) 有的明智、有的远见,
或肃或艾。有的严肃、有的干练。
如彼泉流,就象那泉水淌呀淌,
无沦胥以败。(二十) 到头来,沉没把命丧。

不敢暴虎,(二十一) 不敢徒手捉老虎,
不敢冯河。(二十二) 不敢没船把河渡。
人知其一,人呀知道这一件,
莫知其他。不知道还有好多面。
战战兢兢,(二十三) 颤颤啊,抖抖啊,
如临深渊,好象走近深渊旁,
如履薄冰。好象踏在薄冰上。


注 释
(一)朱熹:“旻,幽远之意。”
(二)毛亨:“敷,布也。”
(三)陈奂:“犹亦谋也。”
毛亨:“回,邪。遹,辟。”
胡承珙:“辟谓邪僻。”
(四)陈奂:“沮训坏,坏,毁也。何日斯沮,言不日天下毁坏也。”
(五)朱熹:“臧,善。覆,反。卭,病也。……谋之善者则不从,而其不善者反用之。故我视其谋犹,亦甚病也。”
(六)朱熹:“潝潝,相和也。訿訿,相诋也。”
戴震:“君子之谋出,则众小在位,訿訿然诋毁而共违之。小人之邪议,则潝潝然一倡众和,而共依从之。其党同伐异如是。”
(七)郑玄:“俱背违之。”
(八)郑玄:“于,往。底,至也。”
(九)郑玄:“犹,图也。卜筮数而渎龟,龟灵厌之,不复告其所图之吉凶。”
(十)朱熹:“集,成也。……盖发言盈庭,各是其是,无肯任其责而决之者。”
(十一)王念孙《广雅疏证》:“《小旻》三章曰:‘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四章曰:‘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语意正相同。《雨无正》曰:‘如彼行迈。’其意略同,则匪即彼也。”
(十二)毛亨:“程,法。”
(十三)马瑞辰:“按经,朱彬谓当训行,是也。《孟子》:‘经德不回。’赵注:‘经,行也。’匪大犹是经,犹云匪大道是遵循耳。遵循,皆行也。”
(十四)毛亨:“迩,近也。”
焦循:“迩则无远图。”
马瑞辰:“按争,当读如道途不争险易之利之争,争,谓争取其言也。”
(十五)毛亨:“溃,遂也。”
郑玄:“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十六)马瑞辰:“按《传》以靡止为小,则止宜训大矣。《抑》诗言:‘淑慎尔止。’《传》:‘止,至也。’《尔雅》:‘晊,大也。’《释文》:晊,本又作至。《易》:‘至哉坤元。’犹言大哉乾元也。止与至同义。至为大,则止亦为大矣。”
(十七)郑玄:“犹有通圣者,有贤者。”
马瑞辰:“按此诗所言圣否,与《论语》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文法相类。彼对贤者言之,故识小为不贤者。此对圣言之,故或否犹为贤者耳。”
(十八)戴震:“按《韩诗》作靡腜。以韵读之,当从《韩诗》为正。腜,莫杯切。美也。民虽靡腜,言虽无毕具美德者,固或哲或谋,或肃或艾矣。”
(十九)毛亨:“亦有明哲者,有聪谋者。艾,治也。有恭肃者,有治理者。”
(二十)王念孙:“无,发声。无沦胥以败,沦胥以败也。”
(二十一)毛亨:“徒搏曰暴虎。”
(二十二)马瑞辰:“按冯者,淜之假借。《说文》:‘淜,无舟渡河也。’淜,通作冯。”
(二十三)朱熹:“战战,恐也。兢兢,戒也。如临深渊,恐坠也。如履薄冰,恐陷也。”

注 音
旻min民 敷fu夫 遹yu域 沮ju咀 卭qiong穷 潝xi翕 訿zi紫 溃kui愧 膴hu呼 冯ping凭 他tuo拖

诗词《小旻》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
 发言盈庭,敢执其咎?⑩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11)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12)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13)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14)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15)民虽靡,或哲或谋,
 或肃或艾。(16)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17)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18)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19)

 
 【注释】 ①旻(min 民)天:皇天、老天。这是对天的敬称。疾威:暴虐。敷:布,散布。下土:人间,此指全国。②谋犹:谋略、政策。犹,通“猷”。回遹(yu 欲):邪僻。斯:则。沮(ju 举):停止。③臧:善、好。覆:反而。④孔:很。邛(qiong 穷):病,坏。⑤潝(xi 习)潝:附和的样子。訿(zi 只)訿:攻击、毁谤。⑥具:同“俱”,全、都。⑦伊:语助词。于:向。胡:何。底:至,到达。⑧龟:龟甲。古人以钻龟甲占卜吉凶。⑨谋夫:出谋划策的人。是用:是以、因此。不集:不就、不成。⑩盈:满。执:任。咎:责。(11)匪:非、不。行迈:走路。(12)先民:古圣贤。程:效法。大犹:大道。经:行、遵循。(13)维:唯,只。迩言:近言,指缺乏远见的言论。(14)于道谋:与过路的人商议。溃:达到。(15)靡止:不大的意思。止:居处。或:有的。圣:英明。否(pi 痞):愚蠢。(16)靡 (wu 午):不多。哲:贤明。肃:恭敬。艾:能干。(17)沦:陷没,胥:相。(18)暴虎:空手与老虎搏斗。暴,搏。冯(ping凭)河:无舟船而渡河。(19)战战:颤抖的样子。兢兢:小心翼翼的样子。履:走。
 
 【译文】 老天暴虐耍威风,降下灾祸遍国中。政策谋略尽谬误,何时停止何时终?好的政策你不用,坏的主意你盲从。我看如今这政策,弊病百出行不通。又附和来又诽谤,真是使人很悲伤。谋略之中那好的,却被非难弃一旁。谋略之中不好的,却全照办弗思量。我看如今这政策,不知将变啥模样! 占卜灵龟已厌烦,不肯示我吉和凶。参谋顾问人很多,谈来谈去终无功。夸夸其谈人满屋,谁肯肩负责任重?如同问道室中人,难以告知啥路通。可叹你呀太糊涂,不学圣贤不法古,不走大道正经路。只听庸夫浅陋语,还就此语争赢输。如同盖房问路人,永远无法成新屋。国家纵然不够大,人有圣哲和平凡。百姓即使不很多,有的聪明并善谋,有的认真又能干。朝政像那流泉水,切勿相率使败亡。不敢空手与虎搏,不敢无船渡河流。这种危险人尽知,其他隐忧脑后丢。战战兢兢昼连夜,如临深渊心中愁,如踏薄冰危险多。
 
 【集评】 《毛诗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二)
 宋·朱熹:“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诗集传》卷十二)
 清·方玉润:“此必幽王多欲而无制,好谋而弗明,故群小得以邪辟进,王心愈回惑而不辨其是非。虽有一二正直臣,而忠不胜奸,朴不胜巧,亦难力与为争……”(《诗经原始》卷十一)
 近·吴闿生:“此篇以谋犹回遹为主,而剀切反覆言之,最见志士忧国忠悃勃郁之忱……”(《诗义会通》卷二)
 今·陈子展: “《小旻》,大夫刺幽王,谋夫孔多,莫决国是之词。”(《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今·程俊英:“这首诗讽刺幽王任用小人,对决策谋划中的错误加以揭露,表现了诗人的临深履薄唯恐遭祸的心情。”(《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周幽王时,随着王朝内外各种矛盾的激化,国势日衰。诗人于此有锥心之痛。审视朝政,诗人按捺不住愤怒的心情,一针见血地指出:各种弊端,其源盖出于朝廷政策的不正确。诗人分析了惑于邪说而不能听从贤者之议、谋而不决、不效法古人、唯浅近之言是听等一系列错误,言词剀切、耿直,其希翼周王之一听,以革除弊政,从而振兴西周王朝之心,亦昭昭可见。诗人看到了国土缩小、民众减少的事实,但仍执著相信,可与决策图功的明哲、善谋之士仍多,他们正是国家复兴的希望之所系。诗人希望周王能重用贤才,也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的机体,如可爱宜人的清清流泉,而不致如一潭死水那样污浊腐败。三、四、五章末及六章均有设喻,或言“谋之不臧”之危害,或谓隐蔽着的危险更具破坏性。而诗末关于“战战兢兢”的描写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比喻,则以委婉、生动之笔,传达出诗人对于周王能够接受劝谏的希望之渺茫感,以及由此而进一步生发的对于时势发展的忧虑恐惧之情。

《诗经》之《小旻》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小旻

 〔原文〕
 旻天疾威,
 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齐遹作穴。韩遹
 何日斯沮?作𫜩,又作泬。)
 谋臧不从;
 不臧覆用。
 我视谋犹,
 亦孔之邛!
 (土、沮,鱼部。从、用、邛,东部。)
 潝潝訿訿,(韩鲁潝作翕。鲁
 亦孔之哀!訿作呰。)
 谋之其臧,
 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
 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
 伊于胡厎!
 (哀、 违、 依、 厎, 微部。)
 我龟既厌,
 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
 是用不集。(韩集作就。)
 发言盈庭,
 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
 是用不得于道。
 (犹、集、咎、道,幽部。)
 哀哉为犹,
 匪先民是程,
 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
 是用不溃于成。
 (程、经、听、争、成,耕部。)
 国虽靡止,
 或圣或否。
 民虽靡,(韩作腜。)
 或哲或谋,(齐哲作悊。)
 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
 无沦胥以败!
 (止、否、谋,之部。艾、败,祭部。)
 不敢暴虎,
 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河、他,歌部。兢、渊、冰,蒸部。)
 〔译文〕
 高远暴虐的苍天啊,普降灾难给人间。决策制定得邪僻,何日才能止息! 好的谋划不听从,坏的谋划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弊病也实在太大。
 和和吵吵,全无是非,这样的局面也实在太糟。谋划好的不被听取,谋划不好的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不知会弄成什么样。
 占卜的灵龟都已厌烦,不再告诉我是吉是凶。出谋划策的人也太多,以致于一事无成。满庭都是发言的人,谁又真正地负起责任?就像同室中人问路,得不出正确的途径。
 可悲呀,不能效法古时的圣贤; 也不遵从治国的大道理。尽听那些浅薄的意见,士大夫们也尽提些肤浅的主意。这正如盖房子的人同过路人乱商量,不会顺利成功。
 国家虽然不大,有圣人,也有非圣人。人虽然不多,有明哲的人,也有善谋的人,有品德端正的人,也有善于治理的人。怎能像那泉水一样白白在流淌,任其流失而干涸。
 不敢徒手与老虎搏斗,不敢无船去渡江河。这一类事理人们都知晓,而对其它的危险却不察觉。颤颤抖抖呀,好像临近深渊一般,好像行走在薄冰上一样。
 〔评介〕
 《小旻》六章,三章章八句,三章章七句。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周王朝的一名官吏。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讽刺周幽王昏庸,任用小人谋事,不能实行正确的决断,把国家弄得危机四伏。《诗集传》则谓“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说的也很有道理。而郑《笺》认为所刺者非幽王,“亦当为刺厉王”,赞同者不多。今人多同意为刺幽王之作。
 首章,以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发端,宣泄作者胸中的积怨,引出“谋犹回遹,何日斯沮”之心愿。接着刺责幽王“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臧”,善也。讽刺幽王弃善从恶。章末,诗人表达了内心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章,诗人重复表达了内心的怨愤心情。“潝潝訿訿”,是形容那些小人党同伐异,忽和忽吵的形象。诗中“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几句,虽重复首章“谋臧不从,不臧覆用”之意,但情绪更为激切。第三章,诗人表达了政策不定,无人负责的危害。“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句,指出出谋划策的人很多,却无人能负起职责的混乱局面。“执其咎”即担负职责之意。鍾惺云:“执其咎三字难言,非胆识兼到不能。”孙则云: “此章特露精神,说得最中人情,最醒快。”说得极为恰当。第四章,诗人哀叹政策制定的无远见,只听凭浅近之言,其结果是必无成功之望。“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句中,“程”:法。“犹”: 为 “谋”,“经”是“遵循”的意思。这里说幽王不效法先贤,无长远治国大道可循,只听那些浅薄的主意。第五章,诗人先说天下有诸多贤才,又以“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作比,说明幽王不能任用贤才,以致于就像泛然而流的泉水一样,任其流失而荒废其才能。末章,诗人全篇作比。以 “暴虎”、“冯河”比喻浅显易明之事,衬托上层执政者“莫知其他”的昏愦;又用 “临渊”、“履冰”作比,表达诗人担忧焦虑的心情。这章诗,诗人虽没像前五章那样围绕“谋犹”讽刺幽王之昏庸,但却通过反复的比喻表达了警示、 焦虑之意。 孙即云:“以上通论谋,皆是实说。唯此章寓言微婉,盖叹息省戒,以申其惓惓未尽之意。”
 全诗主旨明确,叙议结合,比喻恰切,语气畅达。诗人以对国事“谋政”失策的忧虑作为诗的主要线索,有叙有议,逐章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怨愤。并在诗中反复地运用比喻,言事说理,如诗中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即是兴又是比。又如诗人用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和“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比喻幽王重用小人之言,缺乏远谋,无益朝政的失措。尤其末章,两组比喻更为生动、形象,读后令人玩味不尽。
小旻

小旻

〔原文〕
旻天疾威,
敷于下土。
谋犹回遹,(齐遹作穴。韩遹
何日斯沮?作𫜩,又作泬。)
谋臧不从;
不臧覆用。
我视谋犹,
亦孔之邛!
(土、沮,鱼部。从、用、邛,东部。)
潝潝訿訿,(韩鲁潝作翕。鲁
亦孔之哀!訿作呰。)
谋之其臧,
则具是违;
谋之不臧,
则具是依。
我视谋犹,
伊于胡厎!
(哀、 违、 依、 厎, 微部。)
我龟既厌,
不我告犹。
谋夫孔多,
是用不集。(韩集作就。)
发言盈庭,
谁敢执其咎?
如匪行迈谋,
是用不得于道。
(犹、集、咎、道,幽部。)
哀哉为犹,
匪先民是程,
匪大犹是经;
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
如彼筑室于道谋,
是用不溃于成。
(程、经、听、争、成,耕部。)
国虽靡止,
或圣或否。
民虽靡(韩作腜。)
或哲或谋,(齐哲作悊。)
或肃或艾。
如彼泉流,
无沦胥以败!
(止、否、谋,之部。艾、败,祭部。)
不敢暴虎,
不敢冯河。
人知其一,
莫知其他。
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河、他,歌部。兢、渊、冰,蒸部。)
〔译文〕
高远暴虐的苍天啊,普降灾难给人间。决策制定得邪僻,何日才能止息! 好的谋划不听从,坏的谋划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弊病也实在太大。
和和吵吵,全无是非,这样的局面也实在太糟。谋划好的不被听取,谋划不好的反被采用。我看这样的谋划,不知会弄成什么样。
占卜的灵龟都已厌烦,不再告诉我是吉是凶。出谋划策的人也太多,以致于一事无成。满庭都是发言的人,谁又真正地负起责任?就像同室中人问路,得不出正确的途径。
可悲呀,不能效法古时的圣贤; 也不遵从治国的大道理。尽听那些浅薄的意见,士大夫们也尽提些肤浅的主意。这正如盖房子的人同过路人乱商量,不会顺利成功。
国家虽然不大,有圣人,也有非圣人。人虽然不多,有明哲的人,也有善谋的人,有品德端正的人,也有善于治理的人。怎能像那泉水一样白白在流淌,任其流失而干涸。
不敢徒手与老虎搏斗,不敢无船去渡江河。这一类事理人们都知晓,而对其它的危险却不察觉。颤颤抖抖呀,好像临近深渊一般,好像行走在薄冰上一样。
〔评介〕
《小旻》六章,三章章八句,三章章七句。此诗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周王朝的一名官吏。此诗的主旨,《毛诗序》云: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讽刺周幽王昏庸,任用小人谋事,不能实行正确的决断,把国家弄得危机四伏。《诗集传》则谓“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说的也很有道理。而郑《笺》认为所刺者非幽王,“亦当为刺厉王”,赞同者不多。今人多同意为刺幽王之作。
首章,以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发端,宣泄作者胸中的积怨,引出“谋犹回遹,何日斯沮”之心愿。接着刺责幽王“谋臧不从,不臧覆用”。“臧”,善也。讽刺幽王弃善从恶。章末,诗人表达了内心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二章,诗人重复表达了内心的怨愤心情。“潝潝訿訿”,是形容那些小人党同伐异,忽和忽吵的形象。诗中“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几句,虽重复首章“谋臧不从,不臧覆用”之意,但情绪更为激切。第三章,诗人表达了政策不定,无人负责的危害。“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句,指出出谋划策的人很多,却无人能负起职责的混乱局面。“执其咎”即担负职责之意。鍾惺云:“执其咎三字难言,非胆识兼到不能。”孙则云: “此章特露精神,说得最中人情,最醒快。”说得极为恰当。第四章,诗人哀叹政策制定的无远见,只听凭浅近之言,其结果是必无成功之望。“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句中,“程”:法。“犹”: 为 “谋”,“经”是“遵循”的意思。这里说幽王不效法先贤,无长远治国大道可循,只听那些浅薄的主意。第五章,诗人先说天下有诸多贤才,又以“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作比,说明幽王不能任用贤才,以致于就像泛然而流的泉水一样,任其流失而荒废其才能。末章,诗人全篇作比。以 “暴虎”、“冯河”比喻浅显易明之事,衬托上层执政者“莫知其他”的昏愦;又用 “临渊”、“履冰”作比,表达诗人担忧焦虑的心情。这章诗,诗人虽没像前五章那样围绕“谋犹”讽刺幽王之昏庸,但却通过反复的比喻表达了警示、 焦虑之意。 孙即云:“以上通论谋,皆是实说。唯此章寓言微婉,盖叹息省戒,以申其惓惓未尽之意。”
全诗主旨明确,叙议结合,比喻恰切,语气畅达。诗人以对国事“谋政”失策的忧虑作为诗的主要线索,有叙有议,逐章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怨愤。并在诗中反复地运用比喻,言事说理,如诗中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即是兴又是比。又如诗人用 “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和“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比喻幽王重用小人之言,缺乏远谋,无益朝政的失措。尤其末章,两组比喻更为生动、形象,读后令人玩味不尽。

☚ 雨无 正   小宛 ☛
小旻

小旻xiǎomín

┃━ 《诗经·小雅》篇名。《诗经·小雅·小旻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郑玄笺:“亦当为刺厉王。”朱熹集传:“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后以表达对谗言的愤慨。宋·苏轼《游惠山》诗:“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

☚ 三害   千夫 ☛

小旻

借指对谗言的愤慨。宋苏轼《 游惠山 》诗: “吊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曼》。”
●《诗·小雅·小旻序》: “小旻,大夫刺幽王也。” 郑玄笺: “亦当为刺厉王。” 朱熹集传: “大夫以王惑于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 周王被谗言所蛊惑,分不清善恶,故有人作《小旻》诗讽谏。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