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小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小帽

小帽

明代指“六合一统帽”。其式即清代之瓜皮帽。帽身由六瓣缝合而成,类似古代的皮弁,但缝合处无玉饰。大抵春秋用罗,夏用结棕或漆纱,冬则用绒或毡。初为执役吏卒等所戴,后士庶均用。“六合一统”,取齐民之意。书中西门庆家居常戴此帽(第三十一回),有时外出行不尴不尬之事,也常“便衣小帽,带着眼纱”出去。第七十二回有这样一段情节:西门庆要应伯爵奉陪吃何永寿的接风酒,伯爵说: “吴大舅与哥(西门庆)是官,温老先(温必古)戴着方巾,我一个小帽儿怎陪得他坐?”可见在正式礼仪场合,有身份者一般不戴此帽,而戴纱帽、方巾、忠靖巾之类。

☚ 纱帽   绡 ☛

小帽xiǎomào

二人转正戏前加唱的唱段或说口:基本功谷小舫样样精通,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滚瓜烂熟,走三场、挎大板、唱~,入正戏步步叫绝。(于雷《属蛇女》)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首服部 > 巾幘帽 > 小帽
小帽  xiǎomào

便帽。形制小巧,服用便捷。南北朝時已見,歷代沿用其稱,然多有變革。初爲家居時所戴,僅覆頭頂,經唐宋改進,樣式漸多。明代稱之爲“六合一統”,以六瓣縫合,頂作圓形,夏用結棕或漆紗,冬用絨或氈,亦稱“爪拉帽”。因其形如瓜皮,故俗稱“瓜皮帽”,然有檐。清代亦稱“秋帽”,瓜棱形圓頂,帽胎有軟硬之别,帽檐有錦緣爲飾,帽頂有絨結組繡或鑲嵌珠玉;咸豐初年,帽頂作尖形,極尖者曰“盔襯”,以皮爲檐者曰“困秋”,軟胎可折而納於懷中者曰“軍機六折”;清末時帽頂結子小如豆大,戴時喜將帽偏傾於前而半覆於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輸”劉孝標注引《郭子》:“覺頭上有布帽,擲去,著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當王氏晚年,俗競爲小帽,僅覆其頂,俛首即墮。”清·顧炎武《日知録·冠服》:”《豫章漫鈔》曰: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縫,下綴以簷如筩。閻憲副閎謂予言亦太祖所製,若曰六合一統云爾。”《老殘遊記》第十七回:“又看他青衣小帽,就喝令差人拉他下去。”

小帽xiǎomào

❶非正式场合所戴的便帽。与礼冠、官帽相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投马绝叫,傍若无人,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刘孝标注引《郭子》:“觉头上有布帽,掷去,著小帽。”《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衍》:“当王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俯首即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其班士裹无脚小帽、锦袄子、踏开弩子,舞旋搭箭。”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用白裥两袖遮,将乌纱小帽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四:“比来闻朝士得遣斥削者,皆小帽青衣。虽曰贬损思咎之意,恐未妥。”《老残游记》第十七回:“又看他青衣小帽,就喝令差人拉他下去。”
❷明以后专指男子所戴的以六瓣合缝的瓜皮帽,据传为明太祖所创,取“六合一统”之意。明陆深《豫章漫钞》:“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筩。阎宪副闳谓: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统云尔。”清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小帽新兴六折拈,瓜棱式样美观瞻。料应时尚钻营计,第一头颅总要尖。”自注:“时尚人戴小帽,必撮其六折,使顶尖如锥……戴极向前,半覆其额。美观如此。”清曹庭栋《养生随笔》卷三:“乍凉时需夹层小帽,亦必有边者。边须软,令随手可折,则或高或下,方能称意。又有无边小帽。”

小帽

旧时男子便帽。六瓣合缝,故又称“六合帽”。因其形似瓜皮,时称 “瓜皮帽”。参见 “瓜皮帽”。

小帽

小帽

见“便帽”。

☚ 便帽   瓜皮帽 ☛

小帽

skullcap

小帽

(~儿)〈名〉(1)便帽(相对于礼帽、官帽而言),通常为平民所戴。明代的便帽由六块等腰三角形的皮子组成,俗称瓜皮帽。
《金》四九: 西门庆叫书童接了衣裳,换了~,陪他坐的。又五十: 爹带着~儿进屋里来,我问着他,又不言语。
《醒》五: [苏、刘二人]脱了衣服,换上~、两截子,看着人扫厅房,挂画挂灯。
(2) 代指平民。
《金》七二: 吴大舅和哥是官,温老先生戴着方巾,我一个~儿怎陪得他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