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小學 > 小學2 小學2 xiǎoxué 啓蒙學校。虞夏時已設小學,殷商小學稱左學。周代小學設於宫中,一般八歲入學。爲貴族子弟學校。此後各代設立的官學,有四門小學、内小學等名稱。私人辦的書館、學館、家塾、義塾等亦爲小學性質。小學教授六藝,故禮、樂、射、御、書、數皆稱小學。《大戴禮記·保傅》:“及太子少長,知妃色,則入於小學。”《禮記·王制》:“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鄭玄注:“上庠,太學;下庠,小學。”宋時朱熹、劉子澄輯録六卷符合封建道德的小學課本,分内外篇。内篇包括《嘉立教》、《明倫》、《敬身》和《稽古》;外篇包括《嘉言》和《善行》。明、清時陳選和張伯行曾分别作《小學集注》、《小學集解》。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教材部 > 蒙學教材 > 小學1 小學1 xiǎoxué 亦稱“小學書”。蒙學修身課本。舊題宋·朱子撰,實爲朱熹發凡起例,由其弟子劉子澄等類次編定者。内篇四: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外篇二:嘉言、善行。宣揚孔孟之道,進行封建倫理道德教育。明成化初陳選以御史督學河南,乃爲作集注,以教諸生,稱《小學集註》。清初張伯行、黄澄、蔣永修等又分别作《小學集解》。《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小學集註》“[陳]選註爲鄉塾訓課之計,隨文衍義,務取易解,其說頗爲淺近。然此書意取啓蒙,本無深奥,又雜取文集子史,不盡聖言,註釋者推衍支離,務爲高論,反以晦其本旨,固不若選之所註,猶有裨於初學矣。” 小學⇒見【文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