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理野外考察活动Xiaoxue dili yewai kaocha huodong
开展小学地理课外活动,从广义上讲都是为了扩大儿童的地理视野。其中地理野外考察是这种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可使学生了解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家乡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动向,对加深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培养地理野外观测技能有重要意义。地理野外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地形、岩石、水文、土壤、植物、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等:
❶地形考察:首先根据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当地属于什么地形。若考察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为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的广阔地区是高原;相对高度在500米以下,顶部浑圆,坡度较缓的是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很大,顶部高耸,坡度陡峻的是山地;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叫盆地。除了观察这些常规地形类型外,还可观测各种特殊地形(如河谷、冲沟、河漫滩、阶地、岩洞、沙丘等)及其组成物质(如粘土、沙土、砾石、砂岩、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等)。分析各种地形的成因(内营力和外营力)以及人类活动对地形的影响。
❷岩石观察:如果当地有山丘,可让学生用锤子敲打岩石,采集标本,并把写有它们名字、号码的小块胶布贴到岩石上。然后对每块岩石进行仔细观察和鉴定。鉴定的内容包括:岩石颜色有无光泽;岩石构造是粒状、片状、还是层状,岩料大小和形状;岩石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用指甲、钥匙、小刀刻划,比较它们的软硬;在岩石表面滴两滴盐酸,看它们有何反应;看看岩层中含有什么化石等。
❸河湖和海岸观察:主要包括水文特征(流速、流量、含沙量等)、水系特征(水网特点、源地、干流、支流、左岸、右岸、河口等)、地下水深度(井、泉)、湖泊特征、海岸类型(泥岸、沙岸、岩岸)、海岸变化、波浪、潮汐等。
❹土壤和天然植被的观察:主要包括土壤母质(如冲积土、黄土、风化壳等)、土壤类型(如沼泽土、草甸土、水稻土、盐碱土、红壤、黄壤、黑土、灰化土等)、土壤质地(如砂土、壤土、粘土、重粘土等)、土壤的利用和改良以及天然植被(草本、灌木、乔木、阔叶、针叶、常绿、夏绿)、人工植被等。
❺土地利用状况:主要包括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作制度(如一年几熟、水田、旱田、轮作、间作)、生产情况(单产、总产量)、林地的分布、园艺业、畜牧业、水产业以及运销的数量和地区等。
❻环境质量,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情况、污染源、环境保护措施等。观察中,要指导学生绘制考察路线图、典型素描图,并采集各种标本。野外观察的范围可逐步扩大,项目可逐步增加,要求可逐步提高。观察点的行程,以步行5公里左右为宜。观察的时间和方式,可结合教学进程,进行单项观察,也可结合乡土地理教学,进行综合性观察;或结合少先队的活动进行。为了保证野外考察活动的成功,指导教师要事先拟订野外观察计划,注意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进行预测,选好观察路线和观察点,确定各观察点的活动内容,绘好观察路线图,并准备好需要带的各项用具。出发前要将观察计划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宣布。在野外观察中,教师要按计划拟定的要求和步骤,在各观察点向学生介绍观察内容,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野外活动结束时,要向学生进行小结,或者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