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噪声生态防护工程
为控制噪声发生源、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隔离受影响的人群,达到防止噪声污染,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小区内的噪声污染采取生态防护的措施和设施。对噪声污染的生态工程防护需要紧紧围绕噪声的发生源、噪声的传声途径和对居民的污染程度进行。噪声生态防护工程遵循的原则:
❶远离噪声的住宅规划。在绿色住宅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使小区远离街区、繁华的道路、噪声污染严重的工厂厂区等。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噪声等级合理分区,尽量使住宅区远离噪声源和高噪声区,避免邻近交通干线 (包括机场和航线、铁路线等) 和穿行居住区。在规划设计绿色住宅小区时要对环境噪声和住宅产环境进行预测,对噪声干扰进行预评价,考虑防噪措施,并作为住宅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方面,列为必要的基建程序,作为建设项目报批的内容之一。在住宅建成后,环境噪声是否达到标准,应作为验收的一个项目。如果某些噪声是无法避免的,可以通过建筑物之间的合理搭配来减小噪声的污染程度。将不怕噪声的建筑物如商店、库房、车库、活动设施等置于近噪声一侧,作为噪声的屏障。
❷降低声源辐射。小区内的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生活设备等均采用低噪声产品,从声源上避免噪声的产生。小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应配备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不符合规定超标排放噪声的车辆,不发给牌照。对于小区内的交通线路设计,最理想的莫过于人车分流,即小区内分别有专供汽车和专供行人行走的道路,汽车只在小区外围行驶,一旦进入小区即驶入地下,既不影响行人走路,又避免了对小区环境的污染。
❸噪声污染生态工程防护措施。充分利用生态工程绿化带对城市噪声的衰减、遮挡、吸收作用,将城市、噪声控制在不至于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范围内。生态工程绿化带对噪声的消减作用取决于声源的形式、植物和气候条件,此外声源的强度、风速、风向、湿度、温度等也会对噪声的消减产生一定的影响。绿化植物的种类、植物的分支高度、密度、搭配方式、常绿还是落叶也是影响噪声防护的因素。降低交通噪声对绿色住宅小区干扰的一个方法是公路边设置声屏障。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与道路高度、宽度和车道数、声屏障的位置和高度、路边住宅的距离和高度等因素有关。设置声屏障必须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和实际降噪效果预测工作。当前迫切需要制定有关标准,以规范声屏障降噪效果的测试和评价,并进而规范声屏障的设计。对于施工噪声,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必须严格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住宅噪声标准和隔声标准,要严格有关的质量管理,处理好 “扰民” 和“民扰” 的矛盾。在住宅区规划和建设时,尽可能做到成片建设和各项配套工程同时施工,一次完工,以保证居民住进去以后有稳定的安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