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项目。山庄坐落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清代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选定在这里建行宫,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开始大规模建园,至1713年建成36景(康熙三十六景),至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共用了90年的时间,基本建成,又增加乾隆三十六景及山庄外面的外八庙,形成了界墙内占地564 hm2,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杰作。山庄根据地形划分为四大景区:宫殿区,建有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宫殿;湖泊区,占地43 hm2,8个岛屿将湖泊分为8个大小不等的水面;平面区,有万树园和试马埭;山岳区,约占全园面积的80%,各种风景建筑依山就势布置。山庄内建筑规模不大,与水面密切结合,具有南方园林特征,而工程做法又多是北方常用手法,形成了南北建筑艺术的完善结合。山庄外围仿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了喇嘛教寺庙群,当时供西、北部少数民族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仿西藏扎什伦布寺和布达拉宫修建,下部用藏式大红台,上部建汉式建筑,反映了民族和睦和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山庄周围寺庙,半环山庄,呈众星捧月之势,寓意十分明确。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Chengde Bishushanzhuang又名热河行宫, 承德离宫。在承德市区北部, 原为清代皇帝避暑和从事各种政治活动的地方。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自康熙四十一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 历时八十余年建成, 至今已有二百八十余年的历史。避暑山庄规模宏大, 占地面积560万平方米。周围宫墙长达20华里。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 宫殿区在山庄南部, 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已不存) 四组建筑。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康熙、乾隆所题名的七十二景散布在宫苑之中。山庄的建筑形式, 体现了我国各地的建筑艺术风格和南北方建筑布局的特点。如湖区的水心榭、金山亭、烟雨楼等建筑群典雅、明洁,构图别致, 一派江南景色。宫殿区的正宫、松鹤斋等建筑, 则具有北方古朴的民居形制。而万树园又具有蒙古草原的风光。山峦区的雄浑山川,庄严肃穆的寺、庙,又别具一格, 使山庄成为我国各地胜迹的一个缩影。 
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 ☚ 清高宗弘历 鄂尔泰 ☛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始建于康熙四十二(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七(179年)。位于群山怀抱之中,盛夏凉爽宜人,林木葱郁,清流环绕,占地564万m2,园林分南部宫殿区和北部苑景区二部分。正宫总面积2.4万m2,院落九进,前朝后寝,前朝主殿 “澹泊敬诚殿” 功能同故宫太和殿,采用卷棚歇山顶,地面天然大理石铺墁,楠木结构,素身烫蜡,雕刻精美。其后有清帝起居的 “烟波致爽” 和后妃祭月拜佛和观赏苑景的“云山胜地楼”。清帝理朝的“万壑松风”,乾隆及母后居住的松鹤馆及戏楼等组建筑散布宫殿区,宫殿区及苑景区的120余组建筑总面积达10万m2之多,屋顶皆不用琉璃,梁柱不施彩绘,显得古朴淡雅。苑景区由湖区,平原区和山区组成,有康熙、乾隆二帝亲题匾额并赋诗的72景,湖区仿江南山水风景而成,以洲、岛、桥、堤分成大小8个毗连相望的湖面。湖岸曲折,楼阁相间,层次丰富。山庄72景中有31景在湖区、弥漫着江南水乡园林的韵味,较大的岛屿和地段布置四合院式封闭建筑,以应皇帝饮宴会客之需,较小的地段则布置以楼阁亭台。湖区北部为平原区,古木参天,绿草如茵,野兔出没,颇具草原风光。沿湖分布 “莺转乔木” 四座亭,是远眺湖光山色的佳处。西北部的山区占山庄面积的五分之四,是大片峰峦之地,散布大小寺院和园林建筑,体现自然风光,与湖区、平原区共同构成山庄的丰富景观。 ☚ 上林苑 圆明园 ☛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康熙四十六年,兴建初具规模,称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康熙在山庄的内午门上题额 “避暑山庄”。园内原有宫殿庭园、寺庙等各种建筑物约120处,风景点72处。山庄内的建筑以朴素淡雅的山野村趣为基调,取自然山水的本色,兼有江南塞北的园林之美。这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周围绕以虎皮石墙,随山势起伏,长达10公里,有大小10个门出入。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个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三部分。 避暑山庄正门为丽正门,内还有一重内午门。正宫大殿名澹泊敬诚殿,又叫楠木殿,每到夏季,殿内楠木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殿周有围廊,以42根圆柱支撑。北墙壁橱原贮藏 《古今图书集成》 一万余卷,东西山墙原挂清代绘制的 《皇舆全图》,是清代疆域的全图。清帝住在山庄时,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各国使节的仪式,以及其他重大典礼都在这座大殿内举行。楠木殿后有一座五间大殿,乾隆定名为 “四知书屋”,东屋里挂着嘉庆帝所写的条幅: “刚柔相济政胥协,藏显咸孚治允宜”,表明他是很懂得乾隆为书屋题名的用意的。四知书屋周围回廊曲折,使庭院显得分外清旷、幽深。 正宫后面有清帝的寝宫。正殿名为烟波致爽殿,宽七间,正中设宝座,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的地方。康熙说这里 “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得名。嘉庆、咸丰都死于此,慈禧曾在此策划了“祺祥政变”。正殿后有一座二层楼,用假山石迭成蹬道,八面开窗,登临楼上,可俯瞰群峰朝岚夕霭。中秋月夜,后妃宫女便在此祭月祈福,帝后也来此赏月和眺望山景。澹泊敬诚殿东面,还有一组皇太后和妃嫔所住的宫殿,名松鹤斋。乾隆母亲在此居住。 宫殿区北有一组建筑,主殿为 “万壑松风”,是清帝读书、批阅奏章和接见官员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北临湖区。乾隆幼时,常在此读书,陪侍康熙帝。东部有一组建筑,称为东宫,这里有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别殿。有卷阿胜境殿,是乾隆奉母进膳之所在,另有一座清音阁,为清朝宫廷三大戏台之一。东宫之北有水心榭,是架在下湖与银湖之间石桥上的三座亭榭,为目前山庄内保存较完好的一处景区。 避暑山庄的湖水总称塞湖,由热河泉水、山谷瀑布和雨水汇成。湖岸不作人工处理,任其自然曲折,只是多种草木遮蔽。湖面宽阔,被洲、岛、桥、堤分割成几个湖区。芝径云堤横穿湖心,是仿西湖苏堤而建。长堤连接着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如意洲是山庄的主要风景点之一,原有很多建筑,现尚存无暑清凉殿和延熏山馆等。如意洲南端建有一座亭式水榭,四面开窗,窗外水上莲叶田田,是赏荷的佳境,题名观莲所。延熏山馆东有一组建筑,名为一片云,由门殿和两层楼及戏台组成,这座楼处于高敞之地,夏秋观赏云气变幻,心旷神怡。如意洲北的青莲岛上有一座烟雨楼,仿浙江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主楼是上下各宽五间的两层楼,周围有回廊环抱,四面临水。楼东的青杨书屋为皇帝读书处。楼东南有一方亭,东北有一座八角亭,西南为对山斋,斋前假山上又建一六角亭。布局玲珑精巧,环境幽雅宜人,为山庄内最著名的胜景之一。如意洲东侧湖中有一座用石砌筑的假山,名 “金山”。岛的西边有码头,上岸后即有门殿五间,过门殿后经过镜水云岑殿,沿殿两侧半月形爬山廊可登上山阜平台。平台上建有三间殿和上帝阁,俗称 “金山亭”,此阁为湖区最高点。此处建筑也很有特色,所以与烟雨楼同为避暑山庄有代表性的风景点。 平原区的主要风景点有万树园,这里北依山麓,南临湖区,占地约80公顷,种植各种名木佳树,西边地位空旷,绿草如茵,是清帝巡幸山庄时放牧的地方。园内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按蒙古习俗设置蒙古包和活动房屋,清帝经常在此举行马技、杂技、摔跤,放焰火等活动。万树园旁有一座舍利塔,原在永佑寺内,今寺已不存在。平原区西部存一文津阁,是皇家七大藏书楼之一,为庋藏 《四库全书》 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阁外有围墙环绕,自成一个院落。阁前有假山,下临清池。假山洞有一石孔,阳光穿透,便在池中映出一弯新月,别有意趣。 山峦区最著名的风景点是梨树峪,因这里种有万树梨花,品种较多,每到春季,花香袭人,花色如香。峪内原有一处殿宇,名 “梨花伴月”,并有专贮精美瓷器的十五间房,称为瓷器库,现仅存基址。山峦区西北隅高峰上,有一座四面云山亭,居于峰巅,歇山顶,四面开门窗。登顶俯览群山拱揖,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每年重阳节,清帝率大臣和蒙古王公来此登高赏景,举行野宴,然后启程回京。山庄东边五里处有一磬锤峰,又名棒锤山,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棒锤斜立,生成300万年以来,一直挺立不倒,为承德一大奇观。山庄周围的奇峰异石还有双塔山、罗汉山、僧冠峰、天桥山等等,它们与磬锤峰一起,组成避暑山庄的对景,使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 ☚ 路南石林 杜甫草堂 ☛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康熙四十六年,兴建初具规模,称热河行宫。康熙五十年,康熙在山庄的内午门上题额 “避暑山庄”。园内原有宫殿窿园、寺庙等各种建筑物约120处,风景点72处。山庄内的建筑以朴素淡雅的山野村趣为基调,取自然山水的本色,兼有江南塞北的园林之美。这处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周围绕以虎皮石墙,随山势起伏,长达10公里,有大小10个门出入。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个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三部分。 避暑山庄正门为丽正门,内还有一重内午门。正宫大殿名澹泊敬诚殿,又叫楠木殿,每到夏季,殿内楠木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殿固有围廊,以42根圆柱支撑。北墙壁橱原贮藏 《古今图书集成》一万余卷,东西山墙原挂清代绘制的 《皇舆全图》,是清代疆域的全图。清帝住在山庄时,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各国使节的仪式,以及其他重大典礼都在这座大殿内举行。楠木殿后有一座五间大殿,乾隆定名为 “四知书屋”,东屋里挂着嘉庆帝所写的条幅: “刚柔相济政胥协,藏显咸孚治允宜”,表明他是很懂得乾隆为书屋题名的用意的。四知书屋周围回廊曲折,使庭院显得分外清旷、幽深。 正宫后面有清帝的寝宫。正殿名为烟波致爽殿,宽七间,正中设宝座,是皇帝接受后妃朝拜的地方。康熙说这里 “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所以得名。嘉庆、咸丰都死于此,慈禧曾在此策划了 “祺祥政变”。正殿后有一座二层楼,用假山石迭成蹬道,八面开窗,登临楼上,可俯瞰群峰朝岚夕霭。中秋月夜,后妃宫女便在此祭月祈福,帝后也来此赏月和眺望山景。澹泊敬诚殿东面,还有一组皇太后和妃嫔所住的宫殿,名松鹤斋。乾隆母亲在此居住。 宫殿区北有一组建筑,主殿为“万壑松风”,是清帝读书、批阅奏章和接见官员的地方。这里地势较高,北临湖区。乾隆幼时,常在此读书,陪侍康熙帝。东部有一组建筑,称为东宫,这里有勤政殿,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别殿。有卷阿胜境殿,是乾隆奉母进膳之所在,另有一座清音阁,为清朝宫廷三大戏台之一。东宫之北有水心榭,是架在下湖与银湖之间石桥上的三座亭榭,为目前山庄内保存较完好的一处景区。 避暑山庄的湖水总称塞湖,由热河泉水、山谷瀑布和雨水汇成。湖岸不作人工处理,任其自然曲折,只是多种草木遮蔽。湖面宽阔,被洲、岛、桥、堤分割成几个湖区。芝径云堤横穿湖心,是仿西湖苏堤而建。长堤连接着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如意洲是山庄的主要风景点之一,原有很多建筑,现尚存无暑清凉殿和延熏山馆等。如意洲南端建有一座亭式水榭,四面开窗,窗外水上莲叶田田,是赏荷的佳境,题名观莲所。延熏山馆东有一组建筑,名为一片云,由门殿和两层楼及戏台组成,这座楼处于高敞之地,夏秋观赏云气变幻,心旷神怡。如意洲北的青莲岛上有一座烟雨楼,仿浙江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主楼是上下各宽五间的两层楼,周围有回廊环抱,四面临水。楼东的青杨书屋为皇帝读书处。楼东南有一方亭,东北有一座八角亭,西南为对山斋,斋前假山上又建一六角亭。布局玲珑精巧,环境幽雅宜人,为山庄内最著名的胜景之一。如意洲东侧湖中有一座用石砌筑的假山,名 “金山”。岛的西边有码头,上岸后即有门殿五间,过门殿后经过镜水云岑殿,沿殿两侧半月形爬山廊可登上山阜平台。平台上建有三间殿和上帝阁,俗称 “金山亭”,此阁为湖区最高点。此处建筑也很有特色,所以与烟雨楼同为避暑山庄有代表性的风景点。 平原区的主要风景点有万树园,这里北依山麓,南临湖区,占地约80公顷,种植各种名木佳树,西边地位空旷,绿草如茵,是清帝巡幸山庄时放牧的地方。园内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按蒙古习俗设置蒙古包和活动房屋,清帝经常在此举行马技、杂技、摔跤、放焰火等活动。万树园旁有一座舍利塔,原在永佑寺内,今寺已不存在。平原区西部存一文津阁,是皇家七大藏书楼之一,为庋藏 《四库全书》仿照浙江宁波天一阁而建。阁外有围墙环绕,自成一个院落。阁前有假山,下临清池。假山洞有一石孔,阳光穿透,便在池中映出一弯新月,别有意趣。 山峦区最著名的风景点是梨树峪,因这里种有万树梨花,品种较多,每到春季,花香袭人,花色如香。峪内原有一处殿宇,名 “梨花伴月”,并有专贮精美瓷器的十五间房,称为瓷器库,现仅存基址。山峦区西北隅高峰上,有一座四面云山亭,居于峰巅,歇山顶,四面开门窗。登顶俯览群山拱揖,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每年重阳节,清帝率大臣和蒙古王公来此登高赏景,举行野宴,然后启程回京。山庄东边五里处有一磬锤峰,又名棒锤山,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棒锤斜立,生成300万年以来,一直挺立不倒,为承德一大奇观。山庄周围的奇峰异石还有双塔山、罗汉山、僧冠峰、天桥山等等,它们与磬锤峰一起,组成避暑山庄的对景,使自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 ☚ 路南石林 杜甫草堂 ☛ 00005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