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尋尋(寻)Xú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山东之鱼台,东平、沾化,河北之黄骅,山西之太原、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一并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寻氏, 亦作‘’。曹姓, 古斟之后。或言与夏同姓。今潍州东五十里尚有亭 (当在今山东潍坊西南)。”又,《姓氏考略》 注引 《广韵》则云: “夏同姓诸侯斟氏之后。”且称: “古代寻氏居住的地点在今河南巩县到洛阳一带。”与郑樵所注亭, 相距甚远。
❷ 《姓氏考略》注 《路史》 云: “少昊后赢姓国有寻氏。”望出河内。《姓氏词典》: “与秦同祖的一支,地点在浔阳,即今江西九江。”
汉代有寻穆; 晋代有寻会; 唐代有寻相,刘黑闼将; 明代有寻适,洪武初任广西按察使; 清代有寻绍舞,雍正癸丑进士。

尋xún

❶古長度單位,八尺爲尋。張衡《東京賦》:“堅冰作於履霜,尋木起於蘗栽。”
❷追尋,探求。蔡邕《述行賦》:“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
❸攀附,依託。又見“尋橦”條。孔臧《鴞賦》:“尋氣而應,天道不踰。”

“异”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𡬶

“寻”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𡬶
尋、𡬶ㄒㄩㄣˊ;ㄒㄧㄣˊxún; xín2279挣;赚。江淮官话。江苏扬州〖〗、盐城〖〗。~钱。吴语。上海〖〗。《沪谚》:「会~不如省用。」上海松江:~铜钱‖~得动收入很高。江苏丹阳〖〗。我已经~铜挣钱喽,勿要靠爷娘养我喽。客话。广东惠州。嫁;娶;找(对象)。北京官话。北京〖〗。《刘宝瑞单口相声选・傻子学乖》:「就数三姑娘长得漂亮,~了个傻子。」冀鲁官话。天津〖〗。三十多了,还没~上媳妇儿。中原官话。江苏徐州〖〗。她~了个外路人‖他~了个丑媳妇。河南商丘〖〗。山东济宁〖〗。她~了李家。山东梁山〖〗。~婆家。山东枣庄〖〗。~个媳子可不易。◇ 《槐花劝母》:「你把你小娘休了,我床前给你~上一枝花。」晋语。陕西北部〖〗。~了个疤女婿。河南安阳〖〗。这个孩子~了个好媳妇‖这闺女~了个好婆家。江淮官话。江苏盐城〖〗。~女人。吴语。上海崇明〖〗。江苏丹阳〖〗。他家~新妇喽。江苏金坛西岗。◇ 《江苏歌谣选》:「卖田卖地把奴家~家去,省得两下守空床。」挑起(事端、争吵)。江淮官话。江苏盐城〖〗。~扰搅‖你再跟人家宝宝~搅就打死你。西南官话。湖北武汉〖〗。他~倒我吵。纠缠。西南官话。湖北武汉〖〗。鬼~倒你。讨;要。冀鲁官话。天津〖〗。走渴了,找人~碗水喝。谷峪《新事新办》:「咱是寻的人,不是~人家的东西呀!」晋语。河南安阳〖〗。~人家一点醋。两臂向左右平伸的长度,作为计物长、广、高的单位。中原官话。陕西。清雍正十三年《陕西通志》:「~,长也。」晋语。山西。清光绪十年《山西通志》:「凡物长谓之~。」客话。福建永定下洋〖〗。闽语。福建福州〖〗、厦门〖〗。两~长。福建莆田〖〗。六~线‖三~草索草绳。福建龙岩〖〗。台湾〖〗。◈ 《方言》第一:「自关而西秦、晋、梁、益之间,凡物长谓之~。」遍;次。西南官话。湖北随州:二月二十晴,谷子撒两~。顺着,沿着。闽语。福建仙游〖〗。

尋寻

(1次) 八尺的长度。彼~常之汙渎兮《弔》
另见[斟尋]

❶八尺曰尋。《周禮·冬官·考工記》: “殳長尋有四尺。” 鄭玄注: “八尺曰尋。” 《周禮·冬官·廬人》: “殳長尋有四尺。” 鄭玄注: “八尺曰尋。” 《儀禮·鄉射禮》: “鄉侯,上个五尋。” 鄭玄注: “八尺曰尋。” 《禮記·雜記》: “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 鄭玄注: “八尺曰尋。”
❷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尋。《儀禮·公食大夫禮》: “緇布純加萑席尋。” 鄭玄注: “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尋。”
❸重也,温也。《春秋傳服氏注十二》: “請尋盟。” 注:“尋之言重也,温也。” (《鄭氏佚書》)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長度、面積單位(附) > 尋
尋  xún

古代長度單位名。八尺爲尋,或說爲七尺、六尺。《詩·魯頌·閟宫》:“是斷是度,是尋是尺。”毛亨傳:“八尺曰尋。”《史記·張儀列傳》:“秦馬之良,戎兵之衆,探前跌後、蹄閒三尋騰者,不可勝數。”司馬貞索隱:“七尺曰尋。”《廣韻·平侵》:“六尺曰尋。”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臨部》:“程氏瑶田云:度廣曰尋,度深曰仞,皆伸兩臂爲度。度廣則身平臂直,而適得八尺;度深則身側臂曲,而僅得七尺。其說精核。尋、仞皆以兩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尋亦或言七尺也。”

尋xun

8CA4
“寻”的繁体。

尋xún

X212
“寻”的繁体。

〖尋〗 粵 cam4〔潯〕普 xún

❶ 古代長度單位,以八尺為一尋。韓非《韓非子.五蠹》:「布帛〜常,庸人不釋。」(常:古代長度單位,十六尺為一常。釋:丟棄。)
❷ 尋找,尋覓。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眾裏〜他千百度。」
❸ 追尋,探索。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河中石獸》:「〜十餘里,無跡。」
❹ 副詞,隨即,不久。陶淵明《歸去來辭.序》:「〜程氏妹喪於武昌。」(喪:死。)

(xún)

繹理也。从工、口,从又,从寸,彡聲。
【按】繹(yì)理,段玉裁注:“謂抽繹而治之。”指抽引治理絲綫,引申爲長。

尋rjiəm

[甲骨]
[金文]
[小篆] 《說文》: ,繹理也。 从工、口、从又、从寸。工、口,亂也。又、寸,分理之也。彡聲。此與𤕦同意。 度人之兩臂為尋, 八尺也。(三篇下)
象伸張兩臂以度量某物之長度狀,席、管樂等皆長一尋,古代的自然標準長度單位,後來習慣十進,乃有丈之單位。

☚ 參   凡 ☛
0000145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