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封建制国家财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封建制国家财政 封建制国家财政封建制国家为维护封建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而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的经济剥削和超经济剥削关系。在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商品经济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或农奴。与封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相适应,封建制国家财政表现出如下特点: (1) 包含生产过程内的经济剥削和生产过程以外的超经济剥削两个方面,但随着从领主制经济向地主制经济的转化,前者逐步为后者所取代;(2) 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不完全占有关系相联系,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按土地、人口征收的财产税和人头税; (3) 税收征收形式以实物为主,力役为辅;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税收形式逐渐由力役和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4) 封建制国家的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收支没有完全分开,但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国债和国家预算等财政范畴。封建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内容有: (1) 向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征收的田赋捐税收入; (2) 来自国有土地和领主庄园等的各种官产收入; (3) 对盐、铁、烟、酒等厚利产品进行垄断经营的专卖收入; (4) 出卖开矿、采伐、捕鱼、打猎、铸币等项特权所获得的特权收入; (5) 来自于封建国家所属诸侯国、附属国的贡纳收入; (6) 债务收入。其财政支出主要用于: (1) 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费用,包括用于对内镇压农民反抗、对外扩张的军事支出; 用于封建官僚机构的开支以及官吏的俸禄支出等; (2) 满足皇帝、王室贵族的生活、祭祀、丧葬等需要的王室费用; (3) 封建文化、教育、宗教等支出,如编写史书、兴办官学、实行科举,以及祭祀等方面的支出;(4) 兴修水利、屯垦开荒等公共工程支出。封建制国家财政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对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但它的横征暴敛也促进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成为无数次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 奴隶制国家财政 资本主义国家财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