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寻章摘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翻检并选取书上的辞句,指写作诗文只注意文字的堆砌。李贺《南园》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章摘句

寻章摘句

言不去把握诗文中的要旨,而去搜寻、摘录诗文中的片言只语。《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段下裴注引《吴书》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馀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唐李贺《南园》诗:“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 字里行间   如椽大笔 ☛

寻章摘句

原指读书只注意搜寻、摘取现成词句,不做深入研究。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蜀主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吴主孙权一方面想集中兵力对付刘备,一方面又担心魏国从北面乘虚而入,于是,便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称臣。曹丕带着嘲讽的口气对赵咨说:“吴王很喜欢学习吗?”赵咨是一个博闻多识、应对敏捷的人,听到曹丕这样提问,便回答说:“吴王拥兵百万,舰船万艘,任用贤能,精通韬略。即使有一点点空余时间,也要博览书传历史,领会其大意,选取其不同寻常的东西。不像那班普通的读书人只会寻求一些片言只语。”

现“寻章摘句”也用来形容写作时套用前人章法、词句,缺乏创造性。

寻章摘句xúnzhāng-zhāijù

原指读书只注意搜寻、摘取现成词句,不做深入研究。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21年,魏、蜀、吴三国鼎立,蜀主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吴。吴主孙权一方面想集中兵力对付刘备,一方面又担心魏国从北面乘虚而入,于是,便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称臣。曹丕带着嘲讽的口气对赵咨说:“吴王很喜欢学习吗?”赵咨是一个博闻多识、应对敏捷的人,听到曹丕这样提问,便回答说:“吴王拥兵百万,舰船万艘,任用贤能,精通韬略。即使有一点点空余时间,也要博览书传历史,领会其大意,选取其不同寻常的东西。不像那班普通的读书人只会寻求一些片言只语。”
现“寻章摘句”也用来形容写作时套用前人章法、词句,缺乏创造性。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成〉指读书不深入,也指文章堆砌词句没有创造性。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释义】
指读书不求融会贯通,只是摘录一些漂亮词藻而已。

【色彩】
贬义。

【近义】
弄文舞墨。

【造句】
 ❍ 读书最重要的是要领会其精神实质,而不能光~。
 ❍ 读书为了积累知识、陶冶情操,~是不够的。

【正音】
“摘”不念作“折”zhé。

寻章摘句

指读书仅限于寻求、摘录漂亮词句而不作深入理解。三国时,东吴孙权派都尉赵咨出使魏国。当时魏文帝曹丕刚刚即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对东吴不屑一顾。在接见赵咨时,曹丕嘲弄地问:“吴主孙权也很喜欢学习吧?”赵咨从容答道:“吴王胸怀大略,博览书传历史,而且读书时能深入研究,获得真谛,不像一般读书人那样只知道寻章摘句!”(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

寻章摘句

寻章摘句

搜寻章节,摘取词句。指读书时只摘记一些词句,不注重全文的主题思想。

☚ 学以致用   咬文嚼字 ☛

寻章摘句

寻章摘句

遵守章法,摘取词句。指写作时套用现成的词句,缺乏创造性。

☚ 悬河泻水   雅俗共赏 ☛
技法

技法

作文造句之法:文法
作文的技巧和特色:笔(笔法;笔调;手笔)
作文和绘画的一种技法:顿折 顿挫转折
诗文写作中若隐名现、掩映不露的手法:匣剑帷灯
抓住题中要害:探骊得珠
从主要地方着笔:大处着墨
前后一呼一应:呼应 照应 相应(首尾相应) 映照(前后映照) 前呼后应
 关联照应:关合
对素材进行想象:虚构
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点眼 画龙点睛
为后段文章作暗示:伏笔 伏线 起本
其他技法:白描 伏线 复线 曲笔 悬念 线索 渲染 比喻 讽喻 拟人 拟物 含蓄 波澜 穿插 押韵 谐韵 对比 对仗 对偶 相俪 递进 迭进 谐比 排比 比次 寄托 寓意
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文无加点 文不加点 文无点易
写作技法高超神妙,巧夺天工:化工肖物
技法非常奇妙:神至之笔
文章笔法的变化:阖辟
文章公式化、概念化:千篇一律 一律千篇
套用前人章法:寻章摘句
(技巧和方法:技法)

另见:技巧 叙述 比喻 夸张

☚ 技法   措词 ☛

推敲

推敲

敲(敲推)
推敲诗句:敲句 敲诗
推敲诗文字句:琢句
推敲诗文中的用字遣词:练字
写作时推敲用字,以求工稳:炼字
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用意:推敲字句
推敲词语,使之精练:炼句
写作时琢词炼句:金淘汰拣 金淘沙拣
苦心作文,选词炼句非常艰难:贫于一字
斟酌推敲文章:分章析句
苦苦推敲:哀叩
仔细推敲,精益求精:刮垢磨光 刮垢磨痕
写作时字斟句酌,用心推敲:钩章棘句 钩章刿句
写作时反复推敲、琢磨:百锻千炼
写字、作文时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一字不苟
写作时在文字上反复推敲:一字百炼
写作时冥思苦想,反复推敲:拈断髭须
过分推敲字句:咬文嚼字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字酌句斟 字雕句镂
读书、写作时侧重推敲词句,不深究义理:寻章摘句 摘句寻章 搜章摘句 挦章扯句
(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 琢磨   锤炼 ☛

摘录

摘录

摘(摘抄;摘记;摘取;解摘;抄摘) 撮(撮取;撮录;钞撮) 采掇
摘取文词:蒙拾
 摘取文句:摭句
 摘取美好的词句:撷秀
 搜求摘取片段的文句:搜章摘句 寻章摘句
摘取要点:撮要 摘要
 从整篇文字里摘取重要的部分:节录
 探取精微,摘取要义:钩玄提要 纂要钩玄 钩玄纂要 钩元提要
记录摘取:录取
 勾录摘取:钩摘
抄袭摘取:钞掇 剽掇
采集摘录:采摭
搜集摘取:搜摘 搜擿
荟集撮取:裒撮
讨究撷取:讨撮 讨摘
多方摘取:综采
(从书刊里选录:摘录)

☚ 收录   辑录 ☛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cull phrases and cite passages; write in cliches without originality
❍ ~,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在事? (《三国演义》376) The dry asdusts of every age select passages and choose phrases;what else are they good for? Do they ever initiate a policy or manage an affair?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寻求、摘取书本里的现成词句。比喻套用、抄袭前人的文章、词句,没有创造力。cull phrases but not meaning, write in cliche’s without originality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解义】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用法】一般用作贬义。
【例句】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的痕迹。
【近义】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寻求和摘取书本里的片言只语。比喻只局限于套用前人章法,或仅在文字上追求,而没有创造性。《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籍,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唐·李贺《南园》诗之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寻章摘句

三国时,东吴孙权手下有一名能人姓赵名咨,字德度,是南阳地方人。他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与人说话,才思敏捷,善言能辩,对答如流。孙权做了吴王后,提拔他当了中大夫,派他出使到魏。魏文帝表面上对他很友好,但言语中却想占他的便宜,侮辱东吴。
有一天,魏文帝带着嘲讽的口气问:“你们吴王还懂一点学问吗?”
赵咨骄傲地说:“我们吴王带兵百万,江面上停泊着万艘战船。他重用贤良,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他志向高洁,雄才大略,如有空暇,就博览群书,五经六籍、传纪历史,无一不精。他读书,总是研究、借鉴、采纳各种历史经验的精髓,而不像有些人那样,只是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而已。”
魏文帝想不到孙权在他的部下眼里竟有如此威望,很不甘心,便又问:“依你看,我们可以出兵打东吴吗?”赵咨回答说:“大国有征伐的兵力,小国也有防备抵御的坚强实力。”文帝不禁问道:“你们东吴怕不怕魏国?”赵咨说:“我们拥兵百万,又有长江、汉水天堑作屏障,有什么可怕的呢?”
魏文帝对赵咨的才能暗暗佩服,不由问道:“东吴像你这样的人才有几个?”赵咨回答得更妙:“特别聪明有才气的人有八九十人,而像我这样的人,那就多得要用车装,用斗来计算,真是难以计数了。”
以后,赵咨多次出使魏国,魏国对他无不敬佩称奇。
孙权听到这些消息,十分高兴,就嘉奖赵咨,晋升他的官职为骑都尉。
后来,“寻章摘句”这一成语,用来指读书仅局限于文字上的搜寻、摘取,而不作意义上的深入研究;或者指写作时没有创造性,只套用前人的词句和章法。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释义】指读书时只搜寻、摘录一些片断或词句而不深入理解。
寻:??. 摘:??? ????.
??? ?? ???? ??.
?? ??? ????? ???.
【例句】寻章摘句的读书方法是不可取的。
??? ?? ???? ?? ??? ?? ???? ??? ?? ??.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❶ 读书时搜寻、摘抄片断词句,不深入了解全文。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三部六:“你们说的前一种人,他们为了他们的利益,或是在权力斗争中,或是在镇压群众中,~地援引我的话作理论的武器。”
❷ 指写作时套用、堆砌前人语句。丁玲《我读〈东方〉》:“魏巍同志不是在故纸堆里~,主观铺陈,或者反复从已有的戏剧形式中再现生活。”
〔变式〕摘句寻章
〔近义〕泥古不化
〔反义〕得鱼忘筌

套用他人章法,堆砌现成词句寻章摘句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寻:搜寻。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上搜寻摘抄片断语句,供写作时套用。
出处 《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借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举例 这篇文章没有半点新意,~而已。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搜寻、摘录文章中的词句而不求深入理解全文要义。
〔例〕他的文章清新自然,丝毫没有~的痕迹。
【提示】含贬义。多作谓语、定语。

寻章摘句xúnzhāng-zhāijù

章:章节,段落。摘:摘取。指读书时只注意搜寻、摘取文章中的一些华丽段落、词句,对通篇大意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取抄袭他人现成的句、段,没有自己的新意。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解释 搜求、摘取片断的词句。指读书或写作只注意词句,不把握全文的主旨。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词句。
出处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引《吴书》:“(孙权)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随后率领蜀军攻打东吴,其势凶猛,不可阻挡。吴主孙权派陆逊为都督,率领大将朱然、潘璋等来抵御,同时派遣都尉赵咨到曹魏探听情况,寻求支持。赵咨博闻多识,应对辩捷,到了曹魏,曹丕也喜欢他,就跟他开玩笑:“吴王大概也懂一点学问吧?”赵咨回答说:“吴王巡游在江上的战船有上万艘,穿着盔甲的武士有一百万,他一心向学,志在学习匡救天下的方法,所以一旦有空闲的时间,就博览群书,学习其中独特的方法,不像那些读死书的书生,只搜求摘取片断词句、只注意文字的推求,而忽略大的内容和思想。”赵咨这次出使,不亢不卑,有理有节,得到了曹魏各层人士的尊敬。
在赵咨的斡旋下,曹魏暂时对孙吴表示出友好的姿态。孙吴解除了北方边境的担忧,全力以赴对付西来的刘备大军。由于刘备求战心切、不谙兵法,被陆逊找到机会,火烧连营,蜀军最终大败而还。
例句
写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只寻章摘句是没有用的。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搜寻摘取文章中的词句。
❶ 指读书只注意摘取现成的词句,而对文章的主旨不作全面领会。
❷ 也指写文章套用前人的章法、词句,没有创造性。
❸ 有时也含反复推敲、刻意求新的意思。也作“摘句寻章”、“搜章摘句”。

寻章摘句xún zhānɡ zhāi jù

【解义】 寻:寻找。章:篇章。摘:摘抄。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作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摘引、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用法】 一般用作贬义。
【例句】 看得出来, 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的痕迹。
【近义】 照搬照抄、生搬硬套

寻章摘句xun zhang zhai ju

寻:找。章:章节,章法。摘:摘录,摘抄。搜求、摘取片断的词句。指读书时只记下漂亮的词句,不把握全文的主旨。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的章法、词句,毫无创见。
【也作】摘句寻章搜章摘句
【近】寻行数墨

54T3【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指旧时读书人在读书时只摘记一些漂亮词句在写作时套用。现指写作时套用现成的词句,不深入实际,缺乏创造性。寻:寻找。摘:摘录。

寻章摘句xúnzhāng-zhāijù

〔并列〕 寻,寻找;摘,摘录。指读书摘记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专务词句,不切实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而已。”唐·李贺《南园》:“~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杨沫《青春之歌》:“他抱出书本,挨在道静身边~地读起来。”
△ 常用于读书、写作方面。
也作“摘句寻章”。

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

寻:寻求。摘:摘取。指读书时只注意寻求、摘取现成的词句,不做深入研究。也指写作时套用前人章法、词句,毫无创造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四三回:“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也作“摘章寻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