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对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对酒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对酒 下一篇:白云泉 → 诗词简介:
《对酒》《对酒》
乐府诗篇名。魏武帝曹操作。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说:“《对酒行》,右阙古词。曹魏乐奏武帝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说:“魏武《度关山》、《对酒》等篇,古质莽苍,然比之汉人《东西门行》,音律稍艰,韵度微乏,其体大类《雁门太守行》。”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说:“序述太平景象,极尽形容,须知反言之,并以哀世也。笔古无俟言。”此诗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图景,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全诗平铺直叙,却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诗酒的结缘所来自远,陶潜以来以饮酒为题的诗篇不少,其中大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托兴深远的作品。秋瑾女士的这一篇,可算是晚近的杰作。 初读此诗,读者很可能只注意到那个“豪”字,将全诗看成这样的三部曲:一是“千金买宝刀”,豪举也;二是“貂裘换酒”,亦豪举也。两句中的“不惜”和“堪豪”是互文,也就是说,不要吝惜金钱,去购买宝刀,自堪豪;不要吝惜珍贵的貂皮衣,去换取美酒,也堪豪。三是“洒热血”“化碧涛”,意指革命者不惜牺牲去争取胜利,那就更属豪举了。这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相传周代忠臣名苌弘,死后三年,其血化作碧色。此后人们就常用碧血来形容烈士的血。看来,首句的“不惜”和次句的“豪”还兼管第三 四句,这比一般的互文修辞,显然有创新了。 其实这首诗的味道,还并不出在那个“豪”字。试把第三、四句改成:“一腔热血莫珍重,洒去便能化碧涛”,全诗意思不变,诗味却大失了。所以此诗最关键的是第三句“勤珍重”三字,它似乎是针对前二句的“不惜”而言的。意言金钱可以不惜,貂裘可以不惜,然而生命却不可不惜。然而诗人的用意,又和唐人《金缕衣》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大相径庭。因这为这里的“珍重”即爱惜,最终转出的意思仍是“不惜”——“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其所以要珍惜这一腔热血,不是为活着而珍惜,而且为革命而珍惜。也就是说:这一腔子血要洒得是地方,要能化成一股巨大的冲击力量。诗人在“不惜”之后,写出这个“勤珍重”,是诗意的跌宕和顿挫,是将拳头攥紧抽回,当其再打出去,转出又一个“不惜”时,也才更见有力。这样一篇豪情满怀的作品中,有了“勤珍重”这样的款语叮咛或自我告诫,可以说是刚柔互济之妙吧。 对酒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村夜 下一篇:对酒 → 诗词简介:
对酒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对酒 下一篇:江上吟 → 诗词简介:劝君《对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七古作品。此诗描写诗人在江南时的游乐生活,是李白初下江南时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对酒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梁园吟 下一篇:对酒 → 诗词简介:
对酒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白居易 ←上一篇:对酒 下一篇:对酒 → 诗词简介:
《对酒》dui jiuBring On the Wine→白居易 (Bai Juy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