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仓储学研究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储存环节经营管理的科学。 商品储存是商品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领域内停留、聚积和等待更新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商品流通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商品储存环节经营着国家的巨额财富,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搞好商品储存,对整个国民经济都有促进作用。 商业仓储学的研究领域是商业系统中仓储部门的商品储存和经营管理活动,研究对象是商品储存环节的业务经营实践以及为提高经营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理论与方法。学科任务是阐明作为 “物流”组成部分的商品储存与商品流通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阐述商品储存的社会性质,揭示商品储存的经济活动规律,探讨和提供一套完整、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 由于商业仓储学的研究客体是商业仓储部门人、财、物的运用与管理,因而,它不仅要研究商品储存环节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储存任务与人员编制、储存量与储存设备等的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这样,商业仓储学既研究商品储存环节的生产关系,又研究它的生产力,既研究它的上层建筑,又研究它的经济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 商品储存的基本理论和我国仓储事业的发展沿革,包括商品储存的客观活动规律,商品储存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商品储存的性质和功能,以及我国商品储存环节经营管理形式的发展、变化。(2)商业仓储的网点与组织机构,包括商业仓库的种类,建筑设计要求,仓库网点的分布,仓储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它的管理体制等。(3) 商业仓储的业务经营,包括仓储计划的编制,商品收、管、发三大业务环节作业流程的组织,以及作业中的技术措施与主要操作技能的运用等。(4) 商业仓储的劳动管理,包括仓储部门的人员编制、劳动管理、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等。(5)商业仓储的经济核算,包括对仓储部门经济活动分析的内容、方法及经营成果考核的指标体系等。(6)商业仓储的设备与安全措施,主要研究商业仓储部门的物质技术设备、安全装置和安全管理,包括仓库的挖潜、革新、改造与机械化、自动化等。 商业仓储学在研究商业仓库的类型时,需要建筑学知识,在研究商品储存理论和实践时,需要商品学、商品养护学、商品包装学、气象学以及其他许多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是一门涉及面广泛的、具有综合性的边缘经济学科。 商业仓储学在西方曾被称为“仓库论”,并以仓库的证卷为主要研究课题。1927年,奥地利经营经济学者梅尔(Leopold Mayer)出版的《仓库业的经营经济学》 (《Betriefswirtschaf-tslehre der Lagerhausgeschaftes》)一书,叙述了仓库业的经营经济组织、营业技术、仓库簿记、成本计算等问题,是这门学科的早期著作。 我国系统研究商业仓储学是从建国以后开始的。目前,一般商业院校都开设了有关课程。 阅读书目: 《商业仓储管理》商业部储运局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商业仓储学》该书编写组编,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