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让(让天下、让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让(让天下、让德) 《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 泰伯,即吴太伯,为周太王之长子,次弟为仲雍,少弟为季历。泰伯知太王欲立季历为继,故逃至荆蛮,建立了吴国。 孔子称他“三让”,意为屡次固辞相让。因为其德行太高了,故说人民竟无从称道了。 唐·骆宾王《夕次旧吴》:“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