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原则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这一理论是系统的、科学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基本内容和原则如下:
(1) 关于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必须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
(2) 关于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理论。
(3) 关于开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以沿海地区的发展带动内地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
(4) 关于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向所有类型国家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的理论。
(5) 关于在改革开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精神文明建设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理论。
(6) 关于改革开放贯穿整个中国发展过程,我国对外开放政策长期不变,坚持开放,更加开放的理论。
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开放不是盲目的开放,更不是全盘 “西化”,而是有原则的开放,因此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所谓独立自主,就是不受任何国家的控制和干涉,根据国情,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的事务; 所谓自力更生,就是从具体国情出发,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来发展本国经济。
(2) 坚持事实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来制定开放战略和政策的原则。所谓事实求是就从具体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政策、方针,使之与国情相适应。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依据。
上述一系列开放理论的内容和原则,是邓小平的独创和突出贡献,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的这一理论进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