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寒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寒呃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指因脏气本寒,复感风寒或伤于生冷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寒呃,朝宽暮急,连续不已,手足清冷,脉迟无力。”治宜温散。可用丁香散、沉香降气汤、荜澄茄散、羌活附子汤、理中加丁香汤等方。如系脾肾虚寒,宜温补下元,用归气饮、理阴煎等。参见呃逆条。

寒呃

呃逆的一种。见《景岳全书·卷十九》。脾胃受寒引起的呃逆证。表现为呃声相连,早轻晚重,四肢清冷,脉迟而无力。

寒呃hán’ě

呃逆的一种。见《景岳全书》卷十九。由寒邪犯胃或脾胃虚寒所致。症见呃声连续, 朝宽暮急, 手足清冷, 脉迟无力。治宜温中散寒。可用丁香散、理中加丁香汤( 《景岳全书》: 人参、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 或温胃饮。若脾肾虚寒者, 宜温补脾肾, 可用归气饮( 《景岳全书》: 熟地、茯苓、扁豆、干姜、丁香、陈皮、藿香、炙甘草)、理阴煎加减。

寒呃

寒呃

寒呃是指寒邪阻滞,或脏气虚寒所致胃失和降的一种呃逆。《景岳全书·呃逆》:“寒滞为呃者,或以风寒,或以生冷,或其脏气本寒,偶有所逆,皆能致之。”其症以呃声沉而有力,连续不止,朝急暮宽,遇寒则甚,得热则减,小便清长,手足冷为特征。本症常有挟食、挟痰之兼证。证因有外寒、内寒的区别。治法以散寒、温中、降逆为原则。随症兼用消导、化痰等药。
风寒呃逆: 症见除寒呃特征外,并兼有风寒外袭之表证。《医学从众录》:“外寒呃者,头痛恶寒,发热脉紧。”系由外受风寒,气机阻滞所致。治宜温散寒邪,用羌活附子汤、橘皮干姜汤、生姜半夏汤等方。如邪传少阳,往来寒热,胁痛口苦,胸满恶心者,则宜和解降逆,用小柴胡汤加桔皮、竹茹。亦有热病外感使用寒凉过早,表邪未罢,热被寒郁,二气相搏,呃逆频繁者,宜散寒与清热并用,方如连理汤加生姜、半夏等。以上各症,如挟食可酌加炒枳壳、焦六粬。如咳嗽痰多,可加光杏仁、白茯苓之类。
胃寒呃逆: 见《杂病源流犀烛》。症见呃声沉缓连续,胃脘板满,食少腹胀,手足不温,口淡无味,或朝急暮宽,呕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迟无力。因多食生冷,或过服寒凉,或脏气本寒,以致浊阴阻遏,膈气不利而为呃逆。治宜温中祛寒。《杂病源流犀烛·呃逆源流》:“一曰胃寒,手足冷,呕吐,无热症,脉迟涩,为胃寒之候,宜丁香散;胃虚寒,致胸满而发呃,宜丁香柿蒂汤; 胃家寒冷,久呃不能止,宜沉香散;肾气自腹中赶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出,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此由寒伤胃脘,肾虚气逆,上乘于胃,与气相并。经云:‘病深者,其声哕也’。宜吴茱萸汤。”如挟痰不化,酌加姜半夏、川朴。挟食不消,可加六粙、枳实等以消痰导滞。

☚ 呃逆   热呃 ☛

寒呃hán è

cold hiccup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