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密印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县西80公里的沩山。沩山是宁乡风景区,“山木清华,如行桃源辋川”(清同治年《宁乡县志》)。寺系唐元和二年(807),宰相裴休为灵佑禅师建。山门题额为“敕赐密印禅寺”。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灵佑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唐时,寺内有千僧锅、万斛洪钟。明万历年间被焚毁,崇祯二年(1629)复修。清康熙八年(1669),加铁瓦。康熙十年,铸五千多斤铜钟。现存大殿、东西配殿、藏经阁。山门,是公元1934年至1938年所建。大殿殿基和四周有38根石柱,全是白色花岗石。殿内四壁砌以陶砖,每砖模佛一尊,凸文,共有12218尊贴金佛像,金碧辉煌,号“万佛殿”。寺内外不乏含有故事传说的景物。寺内一块高五丈、围二丈的黑色石,上有二孔,相传为裴休妻陈夫人斋僧处,一孔出油,一孔出盐,称为油盐石。寺外还有回心桥、来木井、养生池、仙人献宝、龙王井、芦花水、镜子岩、狮子岩、万人床、白果含枟等“沩山十景”。 ☚ 刘少奇故居 张浚、张栻墓 ☛ 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毘卢峰下。唐宪宗元和末年 (820) 禅宗法嗣灵祜到沩山弘法,经历七年时间,由山民出资助建了一所简易堂舍。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再开山建寺,由裴休奏赐名曰“密印寺”,灵祐同弟子仰山慧寂及僧众秉承师祖百丈怀海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过着亦僧亦农生活,沩山灵祐、仰山慧寂师徒共同开创了“沩仰宗”。到了宋代,密印寺已具规模,宋徽宗崇宁三年 (1104) 毁于大火。到徽宗大观四年 (1110) 空印来沩山住持,经时八年,得以次第修复。明太祖洪武三年 (1370)禅师澈堂重修密印寺大雄宝殿。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复遭火焚,直到清代才逐步修复。清顺治十二年(1655)慧山禅师重建大佛殿,翌年又建警策殿。康熙三十年 (1691) 伟悦禅师增建一座颇具气魄的山门。道光十七年 (1837)能远禅师独建藏经阁。1918年又被大火焚毁殆尽。1922年请太虚法师任住持,此后,1926年建方丈室,1929年建法堂,1931年建禅堂,1933年推举宝生法师住持,募洋四万元,历时五年,万佛殿落成。万佛殿高达九丈,四周由火砖砌垒,每砖皆模制贴金佛像一尊,殿内四壁共嵌122282尊金佛,置身其中,金光耀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6年中政府先后三次拨款维修。 ☚ 石霜寺 道教 ☛ 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乡毗卢峰下。唐宪宗元和九年(814)沩仰宗创始人灵祐(771—853) 因会昌之难避俗而复出家,荆南节度使裴休为其建寺并奏赐寺额。沩山地势奇特,山高800多米,山腰有一块纵横数里,田连阡陌的平旷绿野,密印寺就建在此处西边,占地9000多平方米,是禅宗沩印宗发源地,亦为禅宗祖庭,闻名海内外。历史上寺宇三度被焚,第一次是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第二次是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1619),第三次是民国七年 (1918),这次除大雄宝殿外,余皆尽毁。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七年 (1928—1938) 经太虚、宝生等僧人的努力,又陆续修复。其中万佛殿 (即大雄宝殿) 建筑雄伟,壁嵌金佛1万多座,因称万佛殿。省县文物部门于1973、1979、1981、1982、1975年多次维修。1991年交长沙市佛教协会管理。1995年列为省级重点寺院。(参见“旅游文化·麓山寺”条) ☚ 洗心寺 石霜寺 ☛ 密印寺 密印寺又名三塔寺。位于宁乡县沩山乡沩山村东南,居沩山毗庐峰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贞元十七年(801),百丈怀海弟子灵祐禅师入沩山。元和二年 (807),裴休奏建,为灵祐卓锡之所。大和二年 (828) 奉赐“真应寺”。会昌年间毁于武宗灭佛。大中二年 (848) 敕兴佛法,重建寺宇,请灵祐复出。大中三年 (849),裴休奏封密印寺,捐赠僧田千亩。大中十年 (856) “请赐同庆寺,为祖退居”。时召各寺名僧汇聚沩山,盛极一时。沩山灵祐和长庆大安、仰山惠寂共同开创了 “沩仰宗”,寺院遂成为佛教禅宗南岳系之沩仰宗祖庭,并以温文尔雅的禅风在南禅五派中独具特色。历代高僧辈出,是与杭州灵隐寺齐名的江南佛学胜地。清顺治六年 (1649) 成为沩仰宗与临济宗杨歧系合流寺院。1922年恢复沩仰宗祖庭。北宋后寺宇四次被焚毁。1926—1938年重修,仅禅堂为清顺治十二年 (1655) 建存。1973、1979、1981、1982、1995、2005年维修。1917年,毛泽东曾游历于此。“密印” 系“密教”之意,来源于印度三密的教旨,即口密 (口诵真言)、身密 (手结契印)、意密 (心作观想),乃禅门师徒密付以心传心的心印。寺院占地面积约26580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由山门、钟鼓楼、寒山殿、正殿、警策殿(选佛场)、孔雀殿和左右配殿、左右禅堂、藏经阁、祖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0102平方米。山门为三开间牌楼式。直额“十方密印寺”。横额 “般若道场”,传为初创时镌。联曰 “法雨来衡岳; 宗风启仰山”。为明陶汝鼐撰。门后为抱厦。广庭左右有两个放生池。正殿又名万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构架,琉璃瓦重檐歇山顶,内外花岗岩石柱38根。殿内四壁嵌0.3米厚的陶砖,皆塑贴金佛像,共12988尊,神态仪容各异,为中国佛寺奇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寺内美女笕、油盐石与附近回心桥、接龙桥、来木井、仙人献宝、龙王井、芦花水、镜子石、白果含檀等合称 “沩山十景”。祖师塔又名清净塔,居祖塔乡同庆寺遗址,系灵佑祖师墓塔。沩山产贡茶 “沩山毛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均在此举办“沩山名茶斗茶会”。寺门外人头攒动,龙飞狮舞,煞是热闹。2005年中国宁乡首届国际佛文化节在此举办。 ☚ 张浚、张南轩墓 裴休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