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寄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寄内
孔平仲与其兄文仲、武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宋史·孔文仲传》)。“平仲长史学、工文词” (《宋史·孔平仲传》)。这首诗是寄给妻子的,写他与妻别离后之情感。 古往今来,吟咏别情之佳作实在不少,提起别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愁、苦、悲、伤之类情感色彩很浓之字; 此诗写别情,则无一这类字。诗人只客观叙述途中景象,但使人读来则觉情溢其中。这种婉转含蓄之表情手段,实比直接作主观抒情之手段高明,艺术效果也更佳。首二句开门见山地写与妻别离后才深知别离苦之滋味。别后之心情即下文之“途中景”,那么途中景便是诗人途中之情感了。后二句是本诗重点,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寒冬暮行图。萧瑟、凄清、孤寂之气氛构成一个冷漠苦涩之意境,从中透露出诗人离别后之惆怅情绪。“行人”二句写所处之环境。日暮黄昏行人稀少,是孤独寂寞之意象,尝到别离滋味之人最知珍惜感情,旅客在外之游子恐怕最易作家庭温暖和异乡冷落之对比。只有知“别后心”,才最恋家中情,最思家中人。这种行旅作客之感受使诗人心中好不是滋味,不知有多少话要对妻子倾诉,而诗人则仅用“行人日暮少”这么一句写实,便把天伦之情与眼前孤寂、苦涩之情囊括之。与其说行人少,倒不如说诗人自己深感孤寂; 与其说日暮,倒不如说诗人自己心情沉郁。在如此暗淡惆怅之心情下,途中景致在他眼里自然不是美,而是“乱”,风雪是那样乱扑,山峦是那样杂乱无序。这正是诗人万般难言之苦纠结在心之意象。“深”字写路途遥远,一时难宿,言游子在外行旅之艰,作“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之感慨,而言外则又是心情沉郁之深,思念家人感情之深。 诗是别后寄给妻子的,但则不言别后情感,而去描写途中景,看似避而不谈,不相干,实则是“非不言也,寄言也”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用寄虚于实之手法,融情于景,所以景语皆为情语。许多情感内容仅融于二十言之小诗,极精炼之能事。白描则含而不露,颇有韵外之致。 寄内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白居易三十六岁时,才与杨虞卿的从妹结婚。婚后,他们夫妻俩的感情一直很好。诗人在新婚不久写的一首《赠内》诗云:“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此后,白居易有《赠内》、《赠内子》、《偶吟赠妻》等多首诗作,可见他与妻子互敬互爱伉俪情深的感情。诗人对于男女爱情,有极进步的看法,他反对用金钱、势力欺压妇女,玩弄妇女,歌颂坚贞专一的爱情。诗人正是以自己真纯的夫妻关系,实践了自己的进步主张。 元和六年四月初,诗人的母亲陈太夫人病故,诗人怀着对慈母的忧伤,由京兆府户曹参军任上回到下邦(陕西渭南附近)故乡守孝。这首诗,就是诗人居于下邦时寄赠自己的妻子的。 诗人是这年春天回到下邦的,所以首句的“条桑初绿”,正是春天的特征。“即为别”三字,说明登程的仓促。大概是消息来得突然,匆匆上路罢? 桑条初绿时节,春风骀荡,景色媚人。这个时节,本是夫妻偕伉、郊游赏春的大好时光。然而诗人却不可能了。从一个“即”字,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夫妻匆匆话别的情景,又可感觉出诗人孝敬慈母的一片孝心。第二句,“柿叶半红”,是时已深秋。桑树柿树,是诗人故乡渭南一带最常见的树。以“条桑”、“柿叶”入诗,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大概诗人写此诗是在深秋时节,离开妻子只不过半年,但是看到柿叶半红,不由得怀念起匆匆离别的妻子来。古代孝子守丧,为期三年,这一点,诗人不会不知道。而今时唯深秋,诗人便觉“犹未归”,不是怨守孝时间之长,而是心里惦念着妻子,由此产生了时间流逝的缓慢感与会面的急切感来。一二两句对仗工整,虽不露痕迹,已透出真性。 白居易的一生在政治上历尽了坎坷。就是步入仕途后的这几年中,因他屡陈朝政,指责时弊,直言敢谏,遭到了黑暗势力的重压。虽然诗人并不因此畏葸退却,仍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进行勇猛的奋斗,但是回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心里未免感到烦闷。所以,他是带着政治上的苦闷心情回到故乡去的,想借此丁忧之期,摆脱那缠人的烦恼,每日与农民着一样的布衣,吃一样的蔬食,垂钓阅读于渭水之滨。他到稼场上去看农民收获,到村居中去饮酒聊天。在那里,诗人不但了解到农民的真实生活,也感受到他们质朴纯洁的爱情。“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就是他们夫妻恩爱的真实写照。“不如”二字,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波澜。这些纯朴的田夫村妇,虽然贫贱,却夫妻恩爱、体贴关照。诗人在《赠内》诗中,也曾表示要学黔娄冀缺,甘守贫贱,愿效梁鸿、孟光,相敬如宾。可是,想到自己这些年宦海浮沉,奔波仕途,虽是一个读书知礼之人,还不如村妇疼爱对方呢。所以,这两句诗,既有对纯真爱情的歌颂,对妻子的深情和深深的内疚,又有对碌碌宦海风云险恶的厌弃。只是这复杂的感情,含而不露地融化在这二句白描式的诗句中。 白居易的诗歌,浅白平实,“老妪能解”。这首诗也不例外。全诗不用典故,纯用白描,极其自然,写出了对妻子的真实感情与内心的感慨。刘熙载说:“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艺概》)此诗平白如话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