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米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米芾1051—1107

北宋书画家。原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吴(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旧恩,补治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赐对便殿,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王安石尝摘其诗句书扇上,苏轼亦喜誉之。特妙于翰墨,行草得王献之笔意,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画山水人物,多用水墨点染的泼墨法,自成一家。精于鉴裁,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子友仁亦善书画,也称小米,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存世书作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世存《溪山雨霁》、《云山》等图,乃后人所作。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等。

米芾(1051—1107)

宋襄阳(今属湖北)人,徙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米友仁父。以宣仁皇后旧恩补校书郎。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为太常博士,知无为军,移知常州未任。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被服效唐人。女嫁苏州大姚村,故常游苏州,与朱长文最善。为文奇险,爱奇石,精鉴藏。行、草书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题书虎丘剑池石壁。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称“米颠”,亦精人物,自名一家。著有《山林集》《宝墨待访录》等。

1

(词)宋·米芾

溪面荷香粲粲,林端远岫青青。

楚天秋色太多情,云捲烟收风定。

夜静冰娥欲上,梦回醉眼初醒。

玉瓶未耻有新声,一曲请君来听。


1

(词)宋·米芾

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

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

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

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1

(词)宋·米芾

莘野寥寥,渭滨漠漠情何限。

万重堆案,懒更重经眼。

儿辈休惊,头上霜华满。

功名晚,水云萧散,漫就驿(一作邮)亭看。


1

(一作 秦观 词,题作《咏茶》)
(词)宋·米芾

雅燕飞觞,清谈挥坐,使君高会群贤。

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涛起,香生玉麈,雪溅紫瓯圆。

娇鬟,宜美盼。

双擎翠袖,稳步金莲。

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

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

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留连。


1

(词)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樽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

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

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

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1

(词)宋·米芾

风炉煮茶。霜刀剖瓜。

暗香微透窗纱。是池中藕花。

高梳髻鸦。浓妆脸霞。

玉尖弹动琵琶。问香醪饮么。


1

(词)宋·米芾

日射平溪玉宇中。

云横远渚岫重重。

野花犹向涧边红。

静看沙头鱼入网,闲支藜杖醉吟风。

小春天气恼人浓。


2

(词)宋·米芾

平生真赏,纸上龙蛇三五丈。

富贵功名,老境谁堪宠辱惊。

寸心谁语,只有当年袁与许。

归到辽阳,玉简霞衣侍帝傍。

(词)宋·米芾

云间皓月,光照银淮来万折。

海岱楼中,拂袖雄披楚岸风。

醉馀清夜,羽扇纶巾人入画。

江远淮长,举首宗英醒更狂。


1

(词)宋·米芾

双双鸳鹭戏萍洲,几行烟柳柔。

一声长笛咽清秋,碧云生暮愁。

钩月挂,绮霞收,浦南人泛舟。

娟娟何处烛明眸,相望徙(一作徒)倚楼。


1

(词)宋·米芾

踟蹰山下濡须水。

我更委佗,物阜时和,迨暇相逢笑复歌。

江湖楼上凭栏久。

极目沧波,天鉴如磨,偏映华簪雪一窝。


1

(词)宋·米芾

昔日丹阳行乐里,紫金浮玉临无地。

宝阁化成弥勒世,龙宫对,时时更有天花坠。

浩渺(一作荡)一天秋水至,鲸鲵鼓鬣连山沸。

员峤岱舆更赑屃,无根蒂,莫教龙伯邦人戏。

米芾/座右铭

☚ 座右铭   米芾 ☛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自号鹿门居士,又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世居太原,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历官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行动怪异,世称“米颠”。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有《宝晋光英集》。

☚ 米芾   座右铭 ☛
米芾

米芾1051—1107

宋代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今属太原),后迁襄阳(今属湖北),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徽宗召为书画学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子米友仁亦工书画,世称父子二人为“二米”或“大小米”。长于山水,源出董源,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故所画云山烟树,峦气逼入,有变幻无穷妙趣,画史上称为“米点山水”。通诗文书法。书学王献之,用笔俊迈,写行书能字字精工,寓刚健于流利之中,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亦作梅松兰菊花卉画,晚年并画人物,自称“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论画偏于崇古,轻视一般画工。绘画作品有《云起楼图》、《研山图》、《春山烟霭图》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有后人辑本《宝晋英光集》;其孙米宪还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书法作品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参政帖》等。

☚ 李唐   薛绍彭 ☛
米芾

米芾1051—1107?

一名黼,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先世太原(今属山西)人,徙襄阳(今湖北襄樊),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所行多违世异俗,也称“米颠”、“米襄阳”。家藏古帖,有晋人法书,故名其斋为“宝晋斋”。善画山水,从王洽、董源变化而来,自成一家,人谓“米氏云山”。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四大家”。大观元年卒,年五十七。或云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九;或云大观四年卒,年六十,或云年四十九卒。《宋史》、《东都事略》有传。清翁方纲撰有《米海岳年谱》一卷。米芾著有《宝晋英光集》八卷,《砚史》、《画史》、《书史》各一卷。词存集中,别出单行有《彊村丛书》本《宝晋长短句》一卷。

☚ 秦观   李甲 ☛
米芾

米芾1051—1107

一名黻,字元章,号家居道士、无碍居士、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米襄阳。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后徙襄阳(今属湖北)。以荫补浛光尉,知雍丘县,涟水军,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卒,年五十七。或曰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九。书画俱精,喜蓄古器,举止怪异,人称“米颠”。其诗亦佳,为文奇险,《韵语阳秋》评其《不及陪东坡往金山作水陆诗》及《柄雲阁》两诗云:“如此二诗,殆出翰墨畦径之表,盖自迈往凌云之气流出,非寻规索矩者所可到也。”岳珂序称其诗文语无蹈袭,出风烟之上,有凌云之气。《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清翁方纲有《米海岳年谱》一卷。

☚ 鲍由   贺铸 ☛

米芾

 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人称米南宫。祖籍太原,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其母出入宣仁后藩邸之旧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立书画学,召为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性情怪异,人称“米颠”,或“米痴”。其子米友仁,颇得乃父画风,世称“二米”,或“大小米”。米芾擅长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精于行、草,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其“沉著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源出董源,然枯木松石,时出新意。又自以为山水古今相师,难出尘格,因而“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画史》),创所谓“米点山水”或“米氏云山”。亦画梅松兰菊,有称“旷代之奇作”者(邓椿《画继》)。所作人物,喜画古贤象,且自谓“取顾(恺之)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道子)”(《画史》)。能诗文,所作立言命意,绝无蹈袭前人处。又精鉴别,遇古物书画,必极力求取而后已。存世法书有《蜀素》、《苕溪诗》、《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及《山林集》(已佚,后人有辑本《宝晋英光集》)。绘画作品均已失散,存世《溪山雨霁》、《云山》等图乃后人仿作。
米芾

米芾1051—1109

字元章,自号海岳外史,又号鹿门居士、无碍居士、襄阳漫士,本襄阳人,流寓京口(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后召为书画博士,尝上其子友仁作《楚山青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能文,奇险而不蹈袭故常;尤妙于翰墨,自名一家,著称于世;亦善词,清奇爽利,无媚软浮靡态,朱孝臧据其《宝晋英光集》卷五辑出《宝晋长短句》一卷。

☚ 秦观   李甲 ☛
米芾

米芾1051-1107

北宋辞赋家、书画家。《宋史》有传。一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襄阳(今属湖北),又寓居于吴,世称米襄阳。以恩补校书郎、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世又称“米南宫”。擅书画,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为“宋四家”之一。山水画师法董源,而能自出新意。举止怪僻,人又称“米颠”。亦能诗文,自称言语不蹈袭古人。曾敏行《独醒杂志》记苏轼尝言:自海南归,舟中闻诸子诵芾所作古赋,始恨知之晚。足见米芾颇能作赋。今传赋五首及“楚辞”一首,体式俱短小,但言之有物,如《参赋》托汉武帝与枚皋对答,论参星晦明与世道之关系,而结以“民犹水也,可以载舟,可以覆舟”的讽诫;《天马赋》写天马之姿及未得其用时“英风顿尽”之态,以寄怀才不遇之感,颇能见其性格,胸次。著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等。

☚ 江采蘋   许洞 ☛

米芾【同义】总目录


米芾米颠阿章

米芾

北宋书法家。1051年生,1107年去世。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今属湖北),长期居住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有洁癖,好奇石。米芾擅书,诸体皆精,以行草书成就最高,亦善画山水枯木竹石。精鉴赏,富收藏,并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传世。米芾书法初师欧阳询、柳公权,中年以后又追摹晋人,尤得力于王羲之、王献之。其体势纵横跌宕,笔法俊迈豪放、变化丰富,曾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可见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米芾传世书迹有:楷书《大行皇太后挽词》,纸本小楷,宽30.2cm,长45cm,计122字;《苕溪诗帖》,书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纸本墨迹,宽30.3cm,长189.5cm,行书35行,计294字;《蜀素帖》,书于元祐三年(1088),蜀素本墨迹,宽27.8cm,长270.8cm,行书71行,计657字;《虹县诗帖》,纸本墨迹,宽32cm,长488cm,行书37行,计91字;《多景楼诗帖》,纸本墨迹,行书41行,计96字。

米芾

米芾1051—1107

宋书法家、画家、鉴藏家。世居太原,后徙于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书画均有较高成就,书法方面与苏轼、蔡襄、黄庭坚齐名,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源于“二王”,奇逸飞动。绘画方面创米点山水,多以烟云掩映山村,不取工细,以水墨晕染为主,几不见笔痕,为表现江南烟雨空濛之景提供了典范。其子米友仁,字元晖,继承家学,作山水多点染烟云,草草而成,每自题其画曰“墨戏”。米芾存世书法作品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著作有《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等。绘画已无真迹传世,今存《溪山雨霁》、《云山》等图,恐系后人所为。米友仁的存世画迹有《潇湘奇观》、《云山得意》等。

☚ 李公麟   赵佶 ☛
米芾

米芾1051—1107Mifu

北宋画家。字元章,祖籍太原,后迁襄阳,徽宗时曾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米芾诗文书画以不蹈前人为标榜,认为山水画“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他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自己对江南山水的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中的山林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细。其子米友仁继承父法,自称“墨戏”,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又擅书法、精鉴别,行、草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米芾的山水画真迹已不存。

☚ 郭熙   米友仁 ☛
米芾

米芾1051—1107

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世居太原,迁至襄阳,后定居润州(江苏镇江)。初任书画学博士,临摹宣和殿所藏书画极工。后迁礼部员外郎,人称 “米南宫”。又因狂放,并有洁癖,人称 “米颠”。能诗文,擅书画,精鉴赏,好收藏。宋四家之 一。行书能收前人之长,尤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苏轼说: “海岳平生豪,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徐邦达说: “米氏行书纵肆处似王献之,紧凑处似欧阳询。”他的行书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多景楼诗》、《研山铭》等。


宋 ·米蒂 《苕溪诗》

☚ 黄庭坚   赵孟頫 ☛

米芾1051—1107

北宋书画家。擅长山水,不求工细,多以水墨点染。画史上有“米家山”、“米派”等称。论画偏于崇古。著有《画史》、《宝章待访录》。存世的《溪山雨霁》、《云山》等图为后人托名之作。参见“书法、篆刻”中的“米芾”。


米芾1051—1107

北宋书法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等。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今属湖北),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工行、草书,取法王献之、博采众家之长,用笔俊迈豪放,沉着轩昂,苏轼称其书超妙入神。为“宋四家”之一。传世墨迹甚多,较著名的有《蜀素帖》、《苕溪帖》、《虹县帖》和《乐兄帖》等,著有《书史》。参见“绘画·雕塑”中的“米芾”。

米芾

米芾1051—1107

北宋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原籍太原,后徙湖北襄阳,晚年居江苏,故得称号。官至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天资高迈,性格萧散,善绘山水,不受前人归程、规法约束,其作画“信笔作之”、“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独创意趣,自成一家。他创造“米点山水”,以浑圆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为皴,干湿兼用,辅以渲染。其子米友仁,字元晖,继承家学,作山水多点染烟云,草草而成,另具风格,自题其画为“墨戏”,画史上称父子二人为“二米”,创山水画派,人称“米点山水”。“春烟半壁米家山”,诗句,形象刻划出米家山水绘画风格。米芾又是书法家(宋四家之一)书法源于“二王”,奇逸飞动。小楷笔画端谨,字如蝇头,行书自上至下,其宜如线,宋·徽宗称赞谓“名下无虚士”。据考绘画已无真迹传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春山瑞松图》,可能为宋人仿作,虽有“米芾”字款,认为是后人所加,其他所存《溪山雨霁》、《云山》等图,恐系后人所为。台湾所藏《蜀素贴》,故宫博物院所藏《珊瑚贴》以及《米书千字文》等均为传世书作。著有《画史》、《书史》、《宝章待访录》等传世。
米友仁的画迹《潇湘奇观图》,现藏故宫博物院,该画用水墨描画江上云气涨漫,出没冈岭,春雨初霁,苍茫淋漓的潇湘自然景色。相传米友仁“享年八十(1086—1165),神明如少壮时,无疾而逝”,在宋朝年间,“七十古来稀”,八十可称“长寿星”。

米芾行草

☚ 赵佶   米友仁 ☛
米芾

米芾1051——1107

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 (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徽宗时召为书谏家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称他为“米颠”。能诗文,擅书谏,精鉴别、行、草书得力于王献之,用笔俊迈,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书学著作甚富,如《书史》、《宝章待访录》、《海岳名言》等。画山水不求工细,多以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开创独特风格。其子友仁画学父风,自称“墨戏”,是南宋初年较有地位的画家。画史上向有“大米”、“小米”或“二米”之称。因他们画格破前人而另辟蹊径,自成一派,又谓之“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并画人物,自称“取顾 (恺之) 高古,不入吴生 (道子)一笔”。存世法书有《苕溪诗》、《蜀素》、《虹县诗》、《向太后挽词等》。

☚ 论语   米勒 ☛
米芾

米芾

米芾 (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祐六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 (今属山西),迁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 “米南宫”。有洁癖,多蓄奇石。尝于无为州治,见巨石,状奇丑,大喜,具衣冠拜揖,竟呼之为兄,因举止颠狂,世称 “米颠”。与世格格不入,故数次从政均不得志。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行、草书博取前人之长,用笔俊迈豪放,有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之评。《宣和书谱》 论其书云: “大抵初效羲之”,“篆宗史籀,录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 ‘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 同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 “宋四家”。
画山水出自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 “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己”。此种横点积叠画法,突破了钩廓添皴之传统,开创了新风格。有时用纸筋、蔗滓、莲房代笔。 纸不上胶礬, 不肯于绢上著一笔, 平素不作大幅,其画水墨淋漓,气韵生动。子友仁承继父法,有所发展,自称 “墨戏”。画史上有 “米家山”、“米氏云山”和 “米派” 之称。元代高克恭、方从义受其影响。芾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 晚年作人物,自谓 “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 (道子) 一笔。” 传世书迹有 《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何太后挽词》等。画 《溪山雨霁》、《云山》等乃后人所作。著有 《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 等。孙光宪辑有 《宝晋山林集拾遗》及岳珂所辑《宝晋英光集》,并存于世。

☚ 颜真卿   赵佶 ☛
米芾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鉴赏家,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元祐六年起,改名芾,祖籍太原(今属山西),迁襄阳 (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后定居润州 (今江苏镇江)。
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有洁癖。多蓄奇石。尝于无为州治,见巨石,状奇丑,大喜,具衣冠拜揖,竟呼之为兄,因举止癫狂,世称“米颠”。与世格格不入,故数次从政均不得志。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名迹。行、草书博取前人之长,用笔俊迈豪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宣和书谱》论其书云: “大抵初效羲之”,“篆宗史籀,录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自谓 ‘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八面’。”同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画山水出自董源,天真发露,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此种横点积叠画法,突破了勾廓添皴之传统,开创了新风格。有时用纸筋、蔗滓、莲房代笔。纸不上胶礬,不肯于绢上着一笔,平素不作大幅,其画水墨淋漓,气韵生动。子友仁承继父法,有所发展,自称“墨戏”。画史上有 “米家山”、“米氏云山”和“米派”之称。元代高克恭、方从义受其影响。芾亦作梅、松、兰、菊等花卉画;晚年作人物,自谓“取顾恺之、高古,不入吴生(道子)一笔”。传世书迹有《苕溪诗》、《蜀素帖》、《虹县诗》、《何太后挽词》等。画《溪山雨霁》、《云山》等乃后人所作。著有《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孙光宪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及岳珂所辑《宝晋英光集》,并存于世。

☚ 颜真卿   赵佶 ☛

米芾1051~1107Mi Fu

painter,calligrapher an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 Works: Rhapsody of the Grand Sight,Record from the Studio of Clearing Name,The History of Painting,The History of Calligraphy,etc.

米芾1051—1107

北宋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等。世居太原,后迁襄阳,晚年住润州 (今江苏镇江)。曾任画学博士,累官礼部员外郎,知淮阳军。人称“米南宫”。因个性狂放,亦称“米颠”。能诗文, 精鉴别,工书、画。行、草书博取前人所长,尤得力于王献之,能自出新意,格调超迈,有“风樯阵马, 沉著痛快”之评。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山水从董源演变而来,用水墨点染出烟云出没、树木掩映的江南山川,突破了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开创独特风格。兼画人物,自谓“高古”。画梅、松、兰、菊等花卉,亦不落陈套。存世法书有《蜀素帖》、《向太后挽词》、《多景楼诗》;并著有《书史》、《画史》、《砚史》、《宝晋英光集》。

米芾1051—1107

宋书画家。字元章,世居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为襄阳(今属湖北)人。因其母曾侍英宗皇后,以恩补官。徽宗时,为书画博士,赐对便殿。上其子米友仁所作《楚山清晓图》,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卒于任所。书法有王献之笔意,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说为蔡京)并称,世称苏黄米蔡。精于鉴定文物,遇古器物书画,则极力求取,必得乃已。画山水人物, 自名一家,创造了后代称为“米点山水”的独特表现手法。工于临摹,至于乱真。著有《宝晋光英集》八卷、《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其中《画史》一书是研究从晋到宋绘画史的珍贵资料。 (参考图419)

米芾

(北宋·皇祐三年——大觀一年 1051~1107)太倉人,徙襄陽,嘗寓吴地 (《宋史·本傳》作吴人)。字元章,號海岳外史,又號襄陽漫士,别署鹿門居士、大正後人、恭門居士、淮陽外史、無凝居士,亦稱鬻熊後人,居室曰英光堂、寶晉齋。因其作書態度,世呼“米顛”。嘗官禮部員外郎,人稱 “米禮部”,又號“米南宫”、“南宫舍人”。其生涯無時人之波瀾,以其母侍宣仁太后,得藩邸舊恩,補為涻光大尉。歷知雍邱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無為軍。徽宗召為書畫博士,得惠入宣和殿,親賞内府秘藏古帖名畫。旋擢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卒。一生順坦。性瀟灑,有潔癖,被服效唐人,不與世俗俯仰。
芾善書畫,高于書學,世有“蘇黄米蔡”之目,芾為此“宋四大家”一鉅材。繪畫方面,視李成、關同諸家呈俗氣,極賞董源天真爛漫之畫風,以舒自我胸中氣韵為根本。針對傳統畫風,注重表現 “文人畫”思想與情操,成為“米派”創始人,對南宋“文人畫”影響甚大。其繪畫成就當推有宋一代之冠。至其書法,歷代贊語不絕。蘇軾云: “米書超逸入神。”又云:“海岳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當與鍾(繇)王 (羲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孫覿云:“南宫跅馳不羈之士,喜為崖異卓鷙驚世駭俗之行,


米芾像


米芾書


故其書亦類其人。超軼絶塵,不踐陳迹,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絶出筆墨畦徑之外,真一代之奇迹也。”此評具代表性。芾書畫臨移亦工,《宋史·本傅》稱為 “亂真不可辨。”精于鑒裁,審定允推當時之權威。潜心鑒藏,每遇鐘鼎、彝器、法書、古書畫,必竭力求得,遂以蓄收鉅富鳴聞天下。每出游,多携書畫,人稱“米家書畫船”,聲名遠著。篤嗜貯奇石,迷戀成石顛。主要書迹有: “ 〈龍井山方圓庵記〉、〈樂兄帖〉、〈蜀素帖〉、〈崇國公墓志銘藁〉、〈米芾千文〉、〈米芾行書三帖卷〉、〈苕溪詩卷〉、〈大行皇太后輓詞〉、〈評紙帖〉、〈米芾草書九帖〉、〈王略帖〉、〈虹縣詩卷〉。其他尺牘斷片刻入《戲鴻堂帖》、《余清齋帖》、《三希堂帖》等叢帖,凡數十種。撰有 《寳章待訪録》、《書史》、《寳晉英光集》、《海岳名言》等。後世匯刻米書之專帖有: 《寳晉齋帖》、《英光堂帖》、《松桂堂帖》、《紹興米帖》、《清芬閣帖》。


米芾書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