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宣抚使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宣抚使司 宣抚使司官署名。清代置。掌西南少数民族区域地方政务,属宣慰使司。《清史稿·职官志四》:“宣抚使司:宣抚使5人(从四品)。” ☚ 宣课司 宣慰使司 ☛ 宣抚使司官署名。唐代后期派朝官巡视经过战争及受灾地区,筹措恢复之计,称为宣抚安慰使或宣抚使,为诸道临时特遣使之一。宋宣抚使为镇抚一方的军政长官,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沿边及统帅一路至数路军旅,多以执政充任,兼用武将,资历特高者,称宣抚大使;有时加“处置”二字,称宣抚处置使。其官署称宣抚使司,宣抚副使或置或不置,置则为宣抚使之副职,宣抚使缺位,则代行其职权。又有宣抚判官,为宣抚使重要属官,后成为仅次于宣抚副使的佐官。其下又有参议官、计议官、主管机宜文字、书写机宜文字、干办公事、准备干办、武臣准备差遣、准备差使等员。金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以上京、东京等提刑使合并为一提刑使,兼宣抚使劝农采访事,副使、判官以兼宣抚副使、判官为名。后改宣抚为安抚。元世祖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置燕京、益都、济南、河南、北京、平阳、太原、大名彰德、西京、京兆等路十宣抚使,为地方行政机构,旋废。后又置宣抚司于少数民族地区,秩正三品,为军事行政机构,参用土人,每司设达鲁花赤一人,宣抚使一人,同知、副使各二人,佥事一人,计议、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人。设司于下列各地:云南省有广南西道宣抚使(不置副使、佥事)、丽江路宣抚使;湖广省有顺元等处、播州、思州三宣抚司,四川省有叙南等处宣抚司(不置佥事、计议)。明始正式以宣抚司为土司机构,设宣抚使一人,从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从五品;佥事一人,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一人,从八品;知事一人,正九品;照磨一人,从九品。清代沿设宣抚使司为土司机构,设于四川与云南两省,以宣抚使为主官,四川设五人:越雋厅属一人,西昌县属一人,打箭炉厅属三人;云南设七人:直隶耿马一人,腾越厅属三人,永昌府属一人,普洱府属二人。云南又有宣抚副使三人,腾越厅属猛卯、盏达各一人,龙陵厅属一人。 宣抚使司官司名。为宣抚使治所,置于沿边军事重镇,如绍兴五年淮东宣抚使韩世忠于镇江置司,绍兴七年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飞于鄂州置司,绍兴三十二年江淮宣抚使张浚于建康置司(《玉海》卷132《庆历宣抚使》)。宣抚司或置使不置副使,或置副使不置正使,或使、副并置。其下属官有宣抚司判官、参谋官、参议官、主管机宜文字、主管书写机宜文字、勾当(干办)公事等(《宋史·职官志》7《宣抚使》、《宋会要·职官》41之19)。宣抚使司为统兵指挥机构,北宋、南宋先后所统领的禁军、屯驻大兵、御前御军,多至十万、八万,如岳飞湖北、京西宣抚使司所领行营后护军、张俊淮西宣抚使司所领行营中护军。次等的有五万多兵马,如刘光世淮西宣抚使司(《金佗续编》卷8《督府令收掌刘少保下官兵札》)。大军以军、将为基本编制单位。如京西、湖北宣抚使司所领行营中护军辖有背嵬军、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等。军设统制官、统领官。军之下为将一级编制单位。如韩世忠京东、淮东宣抚使司将一级统兵官正将、副将、准备将共一百八十九员,计六十三将,有“右军第一将”、“前军第三将”等番号(《要录》卷126己巳、卷115庚子、《宋朝兵制初探》5《南宋兵制》)。统制之上,统兵官有宣抚使司都统制(置司)、宣抚使司提举一行事务、同提举一行事务等(《宋会要·兵》14之25、《金佗稡编》卷16《小商桥捷奏》)。 简称与别名❶宣抚司。《金佗续编》卷12《差官传宣抚问省札》:“今张去为一就传宣抚问湖北、京西路宣抚司官兵,倍支起发一次。右札送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司照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