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出家为僧
宋末皇帝轶事。宋恭帝,又称德祐皇帝, 又记作瀛国公, 宋末代皇帝, 名㬎。德祐二年 (1276) 元军攻克临安, 赵㬎被迫率群臣投降,很快就随北还的元军迁居燕地,不久又被移至上都。 在上都, 忽必烈赐封赵㬎为嬴国公。 忽必烈认为当时天下尚末完全平定,战事还在继续,宋的皇帝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因此就将赵㬎留在了上都,以便监视他的行动。至元二十五年 (1288)前后, 赵㬎入佛门学法, 从此遁入空门。 关于这件事有许多传说,大致的内容说,忽必烈有一日夜中梦见一条金龙舒爪缠倚在龙柱上, 第二天恰值赵㬎来朝见,恰恰立在梦中的龙柱下,忽必烈心中十分惊异。此事被大臣们知道后,纷纷向忽必烈献策,准备杀掉赵㬎, 赵㬎闻讯惊慌不已, 乞求允许他去西天学习佛法,得到忽必烈的允准,他后来的释号称合尊大师。 另有一则传说讲, 赵㬎在光明宫同忽必烈及大臣们饮酒,醉酣,变成一条金龙盘倚在柱上,忽必烈认为凤雏非凡鸟可比,群臣于是上策,要忽必烈杀掉赵㬎。 赵㬎的夫人中有蒙古公主, 她得知此事后, 到忽必烈宫中哭泣求恕, 赵㬎待天亮后奔到大雄法师门下,遁入佛门,以后又至吐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