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实用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各国广泛流行。美国的皮尔斯、詹姆斯、杜威,英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帕比尼等是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实用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纯粹经验”或“原始经验”,具有各种规定性的万事万物是意识对“原始经验”,具有各种规定性的万事万物是意识对“纯粹经验”或“原始经验”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人们的观念和理论等知识只是人们在适应环境活动中用以组织、联系经验材料的工具。在这个活动中,如果观念、理论等不自相矛盾,并取得效果,那就是“真理”。实用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凡对主体有用,能满足人们欲望的东西就是真理,认为“真理就是效用”。从本世纪30年代起,实用主义在哲学上的影响开始逐渐衰减,并且逐步走上与逻辑实证主义合流的道路。

☚ 形式主义   工具主义 ☛

实用主义

(一)现代西方以功利实用为道德基本原则的伦理学流派。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的皮尔士创立,詹姆斯为真正的奠基者,杜威、塔夫兹、米德等人加以发展并系统化。20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国广泛流行。该派伦理学反对把价值与事实割裂开来,并主张在“经验”的基础上把价值与事实、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完全等同起来,认为道德也具有经验的性质,善、恶都是人类经验之事。他们还把认识论上的真假与道德上的善恶联系起来,明确提出“真理即善”的命题,认为只要一个观念对人的生活有益,它就是真的,而且只要它是对人们有益的,它就是善的。认为真理、道德都不反映现实生活的事实和规律,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愿望、志向、信仰的发明和创造。道德和真理一样,只具有实用的意义,只是人应付环境的工具。认为道德就是“道德生活”、“道德行为”,因而把“道德境遇”作为分析道德的中心环节。只有当人处于疑难的境地,并需要在各种价值不同的决定中选择时,才会出现道德境遇,产生道德问题。道德理论只能从每个具体的道德境遇中产生出来,而且任何道德理论也只是行为的计划和假设,是个人应付具体情境的临时措施。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个人自由选择的障碍。认为道德的根源在于人的生物本能,即人的自然本性。道德只是个人在应付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主观感觉和主观经验。詹姆斯认为,除了个人意见之外,“事物根本没有道德特性”,“个人的心是一切事物的尺度”。他把“个人今天的利益”看作是道德选择的唯一根据,认为善的本质就是“简单地满足要求”,恶就是被否定的善,价值判断是关于行动、事实、事件能否满足愿望、需要、兴趣的预言或假说。因此,善和恶都是不确定的、相对的,善只能是具体时间、具体条件和具体人的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重复自己。这就使善、恶失去客观内容,使道德评价失去任何客观标准,一切行为的是非、善恶都从其对个人应付环境是否有用,是否能获得成功为转移。这种道德相对主义最终会陷入非道德主义。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出发阐述道德的性质,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出道德即生长的论断。认为道德是自然生长的过程,它是不受社会条件制约的人类内在的、自发的、无预先目的的活动,其发展变化是渐进的。他们否认行为的长远目的和共同目的,只承认个人眼前日常生活的目的。杜威说,道德上的善,只有当人们有什么事可做的时候,才存在。重视道德教育,把道德的社会作用绝对化。认为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道德问题,而一切道德问题又能够通过教育的方法解决。因而,把道德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基本途径,可以用教育和感化的手段,使资本主义社会达到和谐统一。总之,实用主义伦理学以其狭隘的功利主义,粗俗的经验主义,反理性的实践主义论证和表述了美国资产阶级的道德观。(二)著作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著。1907年首次出版于纽约。该书是詹姆斯1906年至1907年在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讲演,共8篇。它通俗、系统地阐述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指出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试图通过探索概念的实际效果来解释概念的意义。它也代表一种更彻底的经验主义态度,这种态度不是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而是看最后的收获和效果。书中认为思维之外的独立实体是虚幻不存在的。真理是人带到世界上来的。唯物主义否定精神秩序的存在,取消了人的最后希望,因而是不可取的;而唯灵论肯定精神秩序的永恒性,使人充满了希望,所以更真实。认为人在生活中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应付环境,即如何将经验组织得能产生对自己有利的效果;“只要关于上帝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令人满意地起作用,那么这假设就是真的”。因此,实用主义的有神论是人所需要的。该书的中译本由陈羽伦、孙瑞禾翻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出版。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shiyongzhuyi,Pragmatism

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以效果为目的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种哲学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的皮尔士,主要代表有美国的詹姆斯、杜威,英国的F·C·S·席勒,意大利的G·帕比尼等。实用主义者把所谓的“纯粹经验”当作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只是“纯粹经验”内部的区别。实用主义把行动作为中心,重视实践,但把实践理解为只是个人被动地应付环境的活动。实用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主张真理只表明经验的性质,只有“令人满意”的经验、能使人的行动“简便省力”的经验才具有真理的性质,一切真理都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把真理与效用混为一谈,提出“有用即真理”。它否认客观世界有其规律性,认为社会上发生的一切都是偶然的,人生就是“赌博”、“冒险”和“碰运气”,人们的活动不受任何必然性的支配。它主张历史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创造的,群众只是历史的陪衬。鼓吹阶级合作,反对暴力革命,宣扬民主社会是最好的社会。20世纪30年代后,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合流,形成了C·H·刘易斯的“概念的实用主义”及C·W·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等。实用主义不仅在西方社会有广泛的影响,而且流传到中国,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界也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 新托马斯主义   工具主义 ☛

实用主义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学说和流派之一。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资本主义各国广泛流行。创始人是美国的皮尔士,主要代表有美国的詹姆士、杜威、胡克(Sidney Hook,1902—),英国的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ttSchiller,1864—1937),意大利的帕比尼(GiovanniPapini,1881—1956)等。认为“纯粹经验”是唯一的实在和认识的源泉,物质和意识只是“纯粹经验”内部的区别。否认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关系,宣称对人有用,使人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即是真理。观念、思维和真理都不过是人用以适合环境的工具而已,实践是人应付环境的活动。最新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和逻辑实证主义合流,具有了逻辑主义的色彩。有代表性的如刘易斯的概念论实用主义、莫里斯的指号学、奎因的逻辑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19世纪70年代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各国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这一思潮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要求发展经济的务实精神和进取精神,反对思辨的形而上学而注重经验、事实、功效,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世界观,因此又被称作“美国精神”。创始人是皮尔士,主要代表人物还有詹姆士、杜威、米德、席勒、刘易斯、胡克、莫里斯、奎因等。
1871年到1874年间,皮尔士在哈佛大学同詹姆士等人一起组织了一个“形而上学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成为实用主义的发源地。皮尔士把他在俱乐部中做的学术报告整理成“信念的确立”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楚”两篇文章发表,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奠定了理论基础。皮尔士强调对观念和命题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确立信念是为了采取行动,观念的意义在于行动的效果,他后来把自己的观点改称为实效主义(pragmaticism)。詹姆士与皮尔士不同,他转而考察观念和命题的用途和作业性能,并主张彻底的经验主义。对经验的强调成为实用主义的理论核心,经验成了最真实的存在,成为一切知识的源泉和界限。概念只要能顺利地转移经验,完满地联结事物并在人的行动中有用,就是真的。所以衡量真理的准绳就是功利与效用。
杜威继承了皮尔士与詹姆士的基本思想,提出工具主义和实验主义,把认识看作应付环境的工具,用实际功效来衡量概念、理论的价值。他也强调经验,认为经验主要指的是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它不仅有感性的性质,而且具备一定的理性成分。杜威的实用主义又被称为经验自然主义。胡克发挥了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和工具主义思想,并运用这些观点在社会历史问题上歪曲马克思主义。米德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灵意识同世界和社会的关系,他的思想被称作社会行为主义。英国的席勒更为强调个人的作用,断言世界就是经验,人是世界的创造者,他称自己的理论是人本主义。二次大战前,刘易斯、莫里斯、奎因等著名数理逻辑学家也加入了美国的实用主义行列,使实用主义蒙上了逻辑主义色彩。刘易斯着重阐述了康德的先验范畴的工具作用,形成概念论的实用主义。莫里斯以皮尔士的观点研究指号学,探讨行动中出现的符号的起源、应用及效果,形成具有逻辑实证主义倾向的科学经验主义。奎因则用分析哲学的原则把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结合成逻辑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思潮的鼎盛时期是本世纪20年代,它在欧洲和旧中国也曾产生过较大影响。30年代以后逐渐在学术上趋于衰落,由分析哲学取而代之;但是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仍然渗透于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成为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思维与生活准则。近年来实用主义在美国又有回升之势。

☚ 原则同格   皮尔士 ☛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各国广泛流行。美国的皮尔斯、詹姆斯、杜威,英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帕比尼等是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实用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纯粹经验”或“原始经验”,具有各种规定性的万事万物是意识对“纯粹经验”或“原始经验”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物质和意识只是“纯粹经验”内部的区别。它把人的认识归结为人们组织经验材料的能动活动,归结为“创造”和“实践”。人们的观念和理论等知识只是人们在适应环境活动中用以组织、联系经验材料的工具。在这个活动中,如果观念、理论等不自相矛盾,并取得效果,那就是“真理”。实用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认为凡对主体有用,能满足人们欲望的东西就是真理,认为“真理就是效用”。从本世纪30年代起,实用主义在哲学上的影响开始逐渐衰减,并且逐步走上与逻辑实证主义合流的道路。在历史观中,实用主义用多元主义解释社会生活过程,认为人性和文化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历史的决定因素。它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服务于主体需要,注重行动。它渗透到美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实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流传最广的派别之一,在旧中国也有很大影响,胡适(杜威的学生)是它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

☚ 知觉   实证主义 ☛

实用主义

functional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c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pragmatism;expediency
我们不搞~。Our policy is not based on expediency./~者pragmatist

实用主义Pragmatism

哲学思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臻于鼎盛并流传于欧洲一些国家。在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有查尔斯·皮尔斯、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及胡克(Sidney Hook,1902—1989)等。主张以实用性、可行性及适用性为检验一切思想意识和事物的标准;从所得结果中汲取含义,从实证中辨别真谬;思想意识只是行为的手段和方案。这种观念适应并推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在美国思想界深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哲学及六十年代反理性思潮兴起,实用主义衰退。渐与逻辑实证论合流,形成以刘易斯(Clarence Irving Lewis,1883—1964)与内格尔(Ernest Nagel,1901— )为代表的逻辑经验主义及莫里斯(Charles Morris)的“符号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