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定川砦之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定川砦之战 宋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西夏于好水川战役之后,再次出兵进攻宋朝泾原路镇戎军(今宁夏固原西北,亦有他说)。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派遣葛怀敏统兵迎敌。西夏诱宋深入,将宋军引入定川砦(今宁夏固原西北),突然出兵截断宋军归路,后将宋军团团包围。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曹英等十六人战死,所率九千四百余士兵,非死即俘,无一生还,战马六百余匹,悉为夏所得。西夏军直入渭州(今甘肃平凉),焚烧庐舍,洗掠而去。 定川砦之败,是宋朝与西夏交战中一次较大的败仗。 定川砦之战西夏攻宋重要战役之一。好水川战役后,宋分陕西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驻兵共二十余万。夏元昊以宋精兵驻于沿边,关中少备、欲乘虚而入,东阻潼关、隔断两川、夺取关中。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纳中书令张元建议,于天都山总集二厢兵十万、分东、西两路合攻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知渭州王沿命泾原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迎战。怀敏命诸将分四路趋定川砦(今宁夏固原西北),于镇戎城北与元昊军遭遇。元昊诱敌深入,葛怀敏未固守镇戎,待敌疲再打,仍兵分四路:沿边都巡检使刘湛、向进出西水口,泾原路都监赵珣出莲华堡(今宁夏静宁县东北),知镇戎军曹英出列璠堡(今固原西北),怀敏自出定西堡(今固原县西),向定川砦迎战。各路均遭夏军阻击,怀敏等入守定川砦。元昊以重兵四面围困,并毁版桥、断其归路,又绝定川水泉上源。怀敏召诸将计议,结阵突围奔镇戎军,行至长城(秦故长城,在固原西北与隆德县接界处),壕桥已断,夏军追至,四面猛攻,怀敏等十六将战死,全军九千四百多人,马六百余匹、全为夏军所虏。元昊长驱直抵渭州(今甘肃平凉),焚掠六、七百里。后东进至潘原(今甘肃平凉东),为宋军所败,又闻范仲淹自庆州来援,乃退回夏境。为西夏建国初元昊对宋三大掠夺战争之一。战后,宋廷急于求和,夏亦疲困不堪,遂订立宋夏和约。 定川砦之战西夏与北宋边地战役之一。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元昊采纳国相张元东阻潼关, 隔绝两川贡赋以取长安的谋划, 于天都山(今宁夏海源县南)亲点左右厢兵十万,分东西两路合攻北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县)。北宋渭州知州王沿派泾源路副总管葛怀敏率兵据瓦亭砦阻击。元昊设计将宋军主力引入定川砦(今甘肃平凉市北),毁板桥,断归路,截水源,以重兵围困之。葛怀敏结阵突围失败, 人马近万余全部覆没。西夏军乘胜南下,直抵渭州(今甘肃平凉市),破栏马、平泉二城(今甘肃平凉县境),大掠而归。 定川砦之战西夏攻宋重要战役之一。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纳中书令张元建议,于天都山总集二厢兵10万,分东、西两路合攻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知渭州王沿命泾原副都部署葛怀敏率军迎战,元昊长驱直抵渭州(今甘肃平凉),焚掠六七百里。后东进至潘原(今甘肃平凉东),为宋军所败,又闻范仲淹自庆州来援,乃退回夏境。为西夏建国初元昊对宋三大掠夺战争之一。战后,宋廷急于求和,夏亦疲困不堪,遂订立宋夏和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