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明代罗贯中(约1330-约1400)撰。 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杭州)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生平事迹不详,一生著述颇多,长篇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原书24卷,240则,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加以增删润饰,成今本120回。该书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三国志注》。 故事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通过对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的赞美和对曹操、董卓等人的谴责,表现了作者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揭露了由贪欲、权势主宰的封建君臣、兄弟、夫妻、朋友等冷酷无情的关系,抨击了奸臣小人。 全书刻画了400多个人物,大都栩栩如生,个性突出,尤以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鲁肃等人写得最为成功,语言接近口语,但十分精炼,艺术成就很高,而且其中还包含著丰富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知识。本书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版本很多,流传甚广。 有1953年作家出版社点校《三国演义》本,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三国志通俗演义》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