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宰辅编年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宰辅编年录

 编年体史书。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宋宝祐四年(1256年)初刻。
 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生卒年不详。南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进士,曾任富阳主簿。嘉定年间任监都进奏院、国子博士、太常博士,任太常博士不久被罢官,过了两年又被起用,任毗陵(今江苏常州)通判,继知永州。他对经史典籍十分熟悉,曾撰有不少著作,除本书外,他还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
 在徐自明之前,已有不少有关宋宰辅拜罢的书,如司马光《百官公卿拜罢年表》、陈绎《宰相拜罢图》及《枢府拜罢录》等,徐自明认为这些书都有缺陷,对于任相之由、罢黜之因以及宰辅仕履等记述不够详尽,而且因受当时政治势力的左右,这些书有许多错误失实之处,于是、徐自明以一人之力撰成此书,而且在有关宋宰辅的十来种书中独有此书流传至今。
 《宋宰辅编年录》的体例是以年月日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于每人之下,首列宰辅拜罢时间,详具年月日,后记拜罢人姓名、职务;此下注以拜罢人自何地何官职所任,或是罢为何地何官职;次列宰辅拜罢制词;制词后详细记载人物字号里籍,并大量引述各种史籍中有关此人的拜罢因由,凡是罢政之人,往往这一部分之首记任职起迄时间。熔编年、纪传、纪事本末三体于一炉:按年代顺序叙述宋三百年间的宰辅拜罢,是编年体写法;每个宰辅之下,详记该人生平事迹,同纪传体;叙述宰辅拜罢原因,又跨越时序,记载一事始末,属纪事本末体。这样,在体例结构和叙事记实上更合理。另有自注,说明资料来源、辨误、存疑、次要人物的出处里籍等。
 《宋宰辅编年录》记宋建隆元年(960年)至宋嘉定八年(1215年)二百五十多年间中书、枢密二府大臣的任免情况。宋代官制是以中书、枢密为二府,设宰辅之职,所以,从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至签书枢密院事,共数以千计的宰辅,都详记其拜罢之由,各大臣的仕履及锁院制词。叙事详实,内容丰富。在叙述一个宰辅的任免时,往往博采诸家之说,并列几种记载。如卷八熙宁七年四月丙戌“王安石罢相”条,对此事就兼采了《丁未录》、《枢府拜罢录》和《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三种记载。又如卷十四建炎元年五月癸丑“耿南仲罢门下侍郎”条,列举了有关其被罢原因的两种记载,一种是《中兴小纪》,一种是拜罢录,二者说法皆然相反,为研究者留下了进一步探讨的线索。叙述王安石变法始末,比《通鉴纪事本末》所记王安石事迹更详细集中。
 《宋宰辅编年录》是研究宋代相权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宋太祖时期曾制定一些制度分散、削弱宰相的权力,但是宋朝的历史发展并不是按宋太祖的意愿发展的,从书中可见宋代相权强化的情况。宋代设参知政事,本欲分宰相处理政务之权,但常常被宰相所罢,只能听命于宰相,如卷十六余尧弼罢参知政事条。宋太祖欲分宰相军权的设想也因条件所限未能实现,庆历二年在军事方面形式上的分权就结束了(卷一)。熙宁二年财政权也全部收归宰相(卷二)。卷九载任人一切听命于蔡确,卷三记丁谓为相擅权,任命罢免官吏都不报知皇帝,卷十载章惇为相,贬斥元祐旧臣,不待皇帝诏命就罢免了官员。它为研究宋代宰相制度及统治阶级内部倾轧,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参考资料。
 该书资料主要取材于其前的几种有关宋宰辅拜罢之书,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丁未录》、《宋大诏令集》、《东都事略》、《中兴遗史》等诸家文集,著述不下五十种。其中许多史籍,特别是宋代的宰辅拜罢之书已经遗佚,所以,此书可作为辑佚、校勘之资,如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不少缺佚之处,而徐自明的这本书曾大量引用,可补李书的一些缺佚部分。该书可与《宋史·宰辅年表》相参校,纠正其讹误,或互相考证。如建隆元年赵普拜枢副,此录在八月甲申,而年表在戊子。太平兴国八年宋琪拜参知政事,此录在三月庚申,而年表在癸亥。雍熙三年,辛仲甫拜参知政事,此录在六月戊戌,而年表在甲辰,此类例子很多。
 当然,此书不免有挂漏之处,如:卷十四失载靖康元年正月甲戌耿南仲自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枢密院事”。卷二十失载嘉定六年三月癸亥楼罢参知政事等。讹误之处也不少,有的是时间误,有的是制词脱文,也有的是史事误。
 宝祐四年(1256年),其子徐居谊将该书始刻于县学。十年后,即咸淳二年(1266年)吴革又对此书进行修订刊刻。元代未见刊行。明初编纂永乐大典收入此书修订本,该本是此书迄今最早的传本,也是较佳的一个本子。明万历年间,王惟俭得抄本,经王惟俭、吕邦耀、朱勤䓺等人校订刊刻,这是尚存于世的最早的刻本。民国十八年(1929年),黄群将此书汇入《敬乡楼丛书》,一九六八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此影印发行。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王端来《宋宰辅编年录校补》,共四册。
宋宰辅编年录

宋宰辅编年录

(南宋)徐自明撰,20卷。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王瑞来校补本,大32开,4册共1848页。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大诏令》、《丁未录》等十数种材料 编年详记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宁宗嘉定八年(960~1215)中书、枢密二府大臣拜罢黜陟之由,对宋代官制沿革和统治集团内部倾轧提供有详细材料。

☚ 唐方镇年表   北宋经抚年表 ☛

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卷。南宋徐自明撰。徐自明,字诚甫,号慥堂,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官富阳主簿,除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终永州知州。除此书外,尚编著有《零陵志》十卷,《浮光图志》三卷。全书以皇朝世系划分卷帙,上起太祖建隆元年(960),下迄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对两宋十三朝二百五十余年间宰相、副宰相,枢密院长官、副长官的任命、罢免情况,以及这些大臣的籍贯、行状,都作了介绍。全书除太宗朝为三卷、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孝宗诸朝为二卷外,其余诸朝皆为一卷。其史料来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大诏令集》及《东都事略》、《丁未录》等五十余种宋人所著史书、笔记。其体例是以年月日为经,以人物事迹为纬。在每位宰辅之下,首列拜罢时间,次列拜罢制词,再次记载人物的字号籍贯、拜罢因由,事迹行状。全书体例严谨、眉目清楚,便于阅读。此书所引用的文献资料,有些已经缺佚,有些已经遗散,幸被此书摘引,才得以保存。例如现存的宋代最重要史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早已严重散佚,后人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出,是为今本,共计五百二十卷,而原书实为一千零六十三卷。《长编》的缺佚,是书则多有记载,可补其不足。对其他缺佚之书,本书同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此书对研究宋史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此书在现今残存之《永乐大典》中尚有最早刻本之部分内容。现存最早刻本有明万历年间吕邦耀本,其次有《四库全书》本、《敬乡楼丛书》本。今人王瑞来先生博采群书,著成《宋宰辅编年录校补》一本,对此书漏误多加订正。王氏之书已于1986年由中华书局印行。

宋宰辅编年录

书名。二十卷。宋徐自明撰。宋代以中书省、枢密院为二府,俱为宰辅之职。此书自平章事、参知政事、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签书枢密院事皆著其名位,并且注明其除授、罢废、升迂、降黜的缘由,编年系日,起建隆元年(960),迄于嘉定八年(1215)。其资料大都来源于《续资治通鉴长编》、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东都事略》等,另外又据宋朝大诏令、玉堂制草,备录其锁院制词,更有裨于文献,可与《宋史·宰辅年表》互相考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