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指南车制
宋代皇帝大驾及军行所用车,其车为大驾及行军确定方向。《宋史·舆服志一》: “指南车: 一曰司南车。赤质,两箱画青龙、白虎,四面画花鸟,重台,勾阑,镂拱,四角垂香囊。上有仙人,车虽转而手常指南。1辕,凤首,驾4马。驾士18人,太宗雍熙四年 (公元987年) 增为30人。仁宗天圣五年 (公元1027年) 工部郎中燕肃始造指南车。……其法: 用独辕车,车箱外笼上有重构,立木仙人于上,引臂南指。用大小轮9,合龄120。足轮2,高6尺,围1丈8尺。附足立子轮2,径2尺4寸,围7尺2寸,出齿各24,齿间相去3寸。辕端横木下立小轮2,其径3寸,铁轴贯之。左小平轮1,其径1尺2寸,出齿12; 右小平轮1,其径1尺2寸,出齿12。中心大平轮1,其径4尺8寸,围1丈4尺4寸,出齿48,齿间相去3寸。中立贯心轴1,高8尺,径3寸。上刻木为仙人,其车行,木人指南。若折而东,推辕右旋,附右足子轮顺转12齿,击右小平轮1匝,触中心大平轮左旋四分之一,转12齿,车东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折而西。推辕左旋,附左足子轮随轮顺转12齿,击左小平轮1匝,触中心大平轮右转四分之一,转12齿,车正西行,木人交而南指。若欲北行,或东,或西,转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