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安禄山事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安禄山事迹笔记。唐姚汝能(一作龙)撰。三卷。汝能曾官华阴县尉。是编记武则天长安三年迄代宗宝应元年(703—762)安禄山事迹和安史之乱的经过。全书以史家笔法,记重大历史事件情节,分纲列目,兼有议论,详于正史。上卷记安禄山始生至得宠;中卷记起兵叛乱经过;下卷记安禄山称帝至被杀及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诸事。四万余字。内容较两《唐书》丰富,确有较高文献价值,为杂史笔记中之上乘。如对安禄山受宠,战役描写,颇生动别致,间有文学笔法,夸张诙谐。史家颇以为流于琐杂小说。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藕香零拾》等丛书本。后有民国缪荃孙校勘本,收入《唐开元小说六种》和《郋园先生全书》。一九八三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曾贻芬校点本,附录两《唐书》与《资治通鉴》中有关资料二十一条,具有相当参考价值。 安禄山事迹 安禄山事迹书名。唐姚汝能撰。生卒年不详。曾做过华阴尉。此书3卷,按时间顺序记叙安禄山的事迹。上卷从安禄山的出生记起,叙述了他与史思明同为捉生将并被张守珪收养为子、以后受到玄宗恩宠的经过,包括长安三年 (703) 至天宝十二年 (753) 间与安禄山有关的朝廷与宫中之事。中卷记载了安禄山起兵构乱的经过,包括天宝十三年始,玄宗重赏安禄山,并叙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的恩怨和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终于谋反,很快攻陷数城的记录。下卷记叙安禄山于天宝十五年正月称帝 后于至德二年 (757) 被杀的经过,并兼及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等人的事迹。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它的发生既与宫廷内杨贵妃的专宠有关,又是封建社会各种矛盾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受到历代史家的重视,有多种撰述传世。是书作者为官的华阴所在,正是靠近遭受安史之乱兵灾最严重的潼关附近,书中所记,有的为作者见闻。为这段历史留下许多真切的描写。是书又 “分纲列目,兼有论议,较正史记述颇详。”在诸多记述此事的史籍中,“洵属可宝”。是书有《知不足斋丛书》、《学海类编》、《藕香零拾》等多种本子。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 《藕香零拾》本为底本,并参校他本出版标点排印本,书后还附新、旧 《唐书》、《资治通鉴》等书中辑出的有关资料作为参考,为阅读带来了方便。 ☚ 唐昭陵石迹考略 唐六典 ☛ 安禄山事迹三卷。康姚汝能撰。姚汝能曾任华阴县尉。生卒年不详。本书上卷记安禄山出生至受玄宗宠遇事,起长安三年(703),迄天宝十二载(753);中卷记天宝十三载安禄山蓄谋叛乱到从范阳举兵叛乱事;下卷记安禄山称帝被杀及安庆绪、史朝义事,终于宝应元年(762)。所记事颇为详核,为研究唐安史之乱的重要史料。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劳权抄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学海类编》本、《藕香零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曾贻芬点校本等。 安禄山事迹记述唐代安史之乱的一部专史。唐姚汝能撰,三卷。主要记载了安禄山的生平事迹和安史之乱的始末,同时也涉及到一些史思明的事迹。由于作者姚汝能所生活的时代上距安史之乱不远,而且又曾在深受安史之乱兵灾破坏的华阴县做过官,得以搜集到较多较可靠的材料,因此,此书对安史之乱的描写是较为真实的。(参考图36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