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仪制清吏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仪制清吏司官署名。简称“仪制司”。明清礼部四司之一。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仪部置。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三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置,设郎中三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二人。掌皇帝登极、亲政、出巡等礼仪及学校、科举事。所谓礼部负责的学校、科举事,实际由该司具体操作。如负责考核各省上报的有关各类学校事务;拟定科场条例,定期奏修;拟办派往各省的乡试考官;会试时掌管各省举人名籍等。 仪制清吏司清代礼部办事机构之一。掌嘉礼、军礼之事。下设建言科、王府科、印信科、学政科、伙房等部门,分办本司事务。设郎中满洲2人、汉人1人; 员外郎满洲3人、汉人1人; 主事满洲、汉人各1人。 仪制清吏司 仪制清吏司官署内设机构名。明、清代置。掌国家礼仪之事。属礼部。《明史·职官志一》:“礼部:……仪制、祠祭、主客、精膳4清吏司,各郎中1人,(正五品);员外郎1人,(从五品);主事1人,(正六品)。……仪制分掌诸礼文、宗封、贡举、学校之事。” ☚ 仪凤司 夷离毕院 ☛ 仪制清吏司官署名。明清时礼部的第一司,即唐宋礼部的本司。掌朝廷典礼及科举、学校各事。明制设郎中一人,正五品,员外郎一人,从五品,主事一人,正六品(正统以后增一人)。清制有郎中满二人、汉一人,员外郎满三人、汉一人,主事满、汉各一人,笔帖式若干人,经承十五人。礼部四司的官,自郎中至主事,常由进士出身的人补授。司内分设建言科经承三人,王府科经承三人,印信科经承四人。学政科经承四人。火房经承一人,分理本司事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