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宁古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宁古塔 宁古塔古时名城。今为黑龙江宁安县。清顺治十年(1653年) 于此设昂邦章京及副都统镇守,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镇守宁古塔将军。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镇守吉林,复移副都统镇守宁古塔。雍正五年 (1727年)置泰宁县,七年废。光绪末年移绥芬厅治于此,宣统元年 (1909年) 升为绥芬府,二年改为宁安府。旧城在海兰河南,周一里余,高一丈余,东、西各有一座城门,城外边墙周长五里余,设四门。康熙五年移今址筑新城,周二里半,高二丈余,设三座城门,东曰得胜、西曰望阙、南日迎薰。北有将军衙署,不设门。城外边墙周长十里,设四门。今存三灵坟、大石桥、兴隆寺、宁古塔城遗址及镜泊湖等名胜古迹。 ☚ 齐齐哈尔 吉林 ☛ 宁古塔清地区名。亦名宁古塔将军。初治今黑龙江海林县旧街镇,康熙五年(1666)移治今宁安县治。辖域东濒海,西至吉林乌拉,南界土门江(即今图们江),北连混同江。唐虞、周、秦为肃慎氏地。汉、晋为挹娄地。南北朝为勿吉地。隋为靺鞨地。唐初置燕州,后置黑水府。渤海大氏置上京龙泉等府。辽为生女真分布区。金属上京路地。元置开元路。元明初设都司,所领卫、所多在宁古塔及所属三姓、珲春等处。顺治十年(1653),设昂邦章京及副都统镇守宁古塔。康熙元年(1662),改昂邦章京为宁古塔将军。五年,移副都统于吉林乌拉(今吉林市)。十五年,移宁古塔将军驻吉林乌拉,以副都统驻守该地。雍正五年(1727)置泰宁县,旋废。光绪三十二年(1906)裁副都统,侨置绥芬厅于此。宣统元年(1909),绥芬厅还驻三岔河,改置宁安府于此。民国二年(1913)废府降为宁安县。清末民初,治内有乌德赫、鄂伦春、索花(鄂温克)、汉、满、锡伯、赫哲、费雅喀、蒙古、朝鲜、回等民族居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